档案室存的档案
(1)档案馆的收集来源
档案馆保存的档案主要来自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接收现行组织单位的档案; 按照国家规定,现行机关档案中具有长远保存意义的部分,需要定期向档案馆移交,因此它是档案馆档案不断增长和丰富的主要源泉。
二是撤销组织单位的档案; 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机构改革和行政区划调整等各种原因被撤销的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组织形成的档案。
三是征集历史档案; 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各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以及著名人物形成的档案材料,也包括革命历史档案和旧政权档案。
四是档案馆之间交接档案; 由于行政区划的调整和档案馆网结构的变化原因,使档案馆的设置和保管范围随之调整,因而产生档案馆接收其他档案馆档案的情况。全宗群分散档案集中到相应的档案馆,属于其他档案馆保存范围的应向有关档案馆转交。
(2)档案馆的收集范围
根据分层负责集中统一保管档案的原则,各档案馆的接收范围有所不同:
中央一级档案馆: 收集现行机关和撤销机关的档案,具有全国意义的革命历史档案和旧政权档案、有关历史资料以及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接收的档案。
省(市)、自治区档案馆: 收集省级各机关、团体及其所属单位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现行机关和撤销机关的档案。具有全省意义的革命历史档案和旧政权档案,省委和省人民政府决定接收的档案。
省辖市(州、盟)和县级档案馆: 收集省辖市(州、盟)和县级各机关、团体及其所属单位具有永久和长期保存价值的现行机关和撤销机关的档案。本县革命历史档案和旧政权档案,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决定接收的档案。
各类专门、专业性的档案馆: 根据党政领导机关、专业主管机关和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有关规定,收集属于本馆专藏的档案和有关资料。
(3)档案馆接收档案的要求
为了保证档案馆档案的质量和接收工作的顺利进行,国家档案馆在接收档案时应遵循以下要求:
1、应保持全宗的完整性,并按规定整理好;
2、一个机关单位形成的全部档案作为一个整体,统一移交给一个档案馆,不能随意分散;
3、进馆档案要齐全完整,进行统一的分类整理,正确划分保管期限;
4、立档单位编制的组织沿革、全宗指南、检索工具和有关资料应随同档案一起接收;
5、交接双方必须根据移交目录清点核对,并在交接文据上签名盖章。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的档案主要有什么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的主要是明清时期的历史档案。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是专门保存明清两代中央国家机关档案及皇室档案的国家级档案馆,收藏有明清两代中央机关和少数地方机关档案。档案馆保管的明清历史档案共74个全宗,约1000余万件(册),其中明代档案3000多件,其余绝大多数为清代档案。馆藏档案中,汉文档案约占80%,满文档案约占20%,蒙文档案5万多件(册),还有少量其他民族文字的档案以及英、法、德、俄、日等外国文字的档案。
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下设古物馆和图书馆,图书馆下又分设图书部和文献部,文献部即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前身。1927年6月,文献部改称掌故部;1928年10月,掌故部改称文献馆;1951年5月,文献馆改称档案馆;1955年12月,故宫博物院档案馆划归国家档案局管理,改称第一历史档案馆;1959年10月,第一历史档案馆并入中央档案馆,称中央档案馆明清档案部;1969年12月,明清档案部重新划归故宫博物院,称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1980年4月,明清档案部从故宫博物院独立出来,改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后为国家档案局直属文化事业单位;2016年12月20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迁建工程开工,计划于2019年8月底主体封顶并进行内外装修及设备安装,2020年3月前交付使用。
档案室具体存放哪些资料?
1、会计凭证;
2、合同原件及业务来往信函;
3、公司基建工程资料(招投标文件、设计图纸、验收资料、报检及审批文书等);
4、公司预算及决算资料;
5、公司年度计划及长期战略规划;
6、公司章程、股东会及董事会会议纪录;
7、公司获奖证书或奖杯;
8、公司认为其他需要存放有价值的资料。
中国档案馆的档案
馆藏档案最早有唐代的,之后元、明、清、民国各不同历史时期旧政权形成的档案都有一定数量保存,大部分档案馆馆藏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形成的档案,这些档案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我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活的情况。馆藏档案纸质的有158382692卷、22424316件,录音、录像、影片档案683147盘,照片档案11238183张,底图75684030张,磁带180467盘、磁盘38931张、光盘17611张,缩微平片2632449张、开窗卡6733831张、卷片3666301米,资料35451637册。根据《档案法》的规定,对馆藏形成年满30年的档案要分期分批向社会开放。为此各级档案馆积极进行开放工作,截止目前共开放档案3200余万卷。
高中档案一般存放在哪里?去哪里找?
综述:如果你当初没有自己处理过你的档案,最好咨询高中。学校处理学生的档案是需要进行备案的,可以查到你档案的去向。一般学校会保存1-2年,学生还不来处理的,会自动将档案退回户口所在地的街道。
学生档案系统是一个教育单位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对于学校的管理来说至关重要。
档案:
毕业生的学籍档案是指通过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并被录取的大中专院校学生的档案,它以文字资料的形式记录了高考成绩、在校学习成绩、家庭状况、在校期间表现和奖惩情况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学生档案
大学毕业后的档案是存放在哪的?
国家对于毕业后尚未就业的大学生的档案,一般采取三种存放办法:
一、是把档案转至生源地。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准备在生源地范围内就业的毕业生和暂时不想就业的毕业生,优点是在生源地就业后办理手续简单方便,而缺点是两年内如离开生源地就业,需重新办理改派手续。
二、是把档案留在学校。如果尚未就业,可以将档案转至生源地或者经学校同意存放学校,学校只代为保管两年,超过时间学校将打回原籍。
这种方式适合有就业愿望但尚未就业的毕业生,优点是学校诚信度较高,代为保管户口关系和档案不收取额外费用,其缺点是毕业生档案留校只是延长了择业期,与学校没有人事隶属关系,涉及人事关系的证明都不能出具。
三、是把档案转至就业代理或人才交流中心。如果毕业生到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的地方就业的,由单位直接接收、管理档案,上述地方具有保管的权限及能力。如果毕业后去了私企或外企,如果公司无档案保管权,可以由当地的人才市场进行代理保管。
扩展资料:
人事档案是中国人事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特色,它是个人身份、学历、资历等方面的证据,与个人工资待遇、社会劳动保障、组织关系紧密挂钩,具有法律效用,是记载人生轨迹的重要依据。
记录一个人的主要经历、政治面貌、品德作风等个人情况的文件材料,起着凭证、依据和参考的作用,在个人转正定级、职称申报、办理养老保险等相关证明时,都需要使用档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人事档案
档案馆的档案是最终结果吗?
档案是办理完毕的、 具有查考价值的、集中保存起来的、已经成为历史记录的文件材料。
档案的收集:“档案的前身是文件,而文件是随着社会活动分散形成的。文件办理完毕后,为便于查考,需要对分散的文件加以挑选,择其有继续保存价值的文件,经归档整理后,集中保存在形成单位档案管理机构。过了若干年后,其中具有长远保存价值的档案,应当按照规定移交有关档案馆保存,这就形成了档案的收集工作。档案收集工作是档案由分散到集中的过程,它是档案工作的起点,也是档案工作的首要环节。”
所以,进馆档案都是属于已归档(入库)的档案,都属于不可再修改的历史档案材料。
档案的保管:“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自然的和人为的各种因素影响,档案总是处于渐变性的自毁过程,甚至可能遭到突变性的破坏,比如,纸张发黄变脆、字迹褪色,或遭受火烧、水淹、虫蛀、霉变等等。为了解决档案的不断损毁与长远利用的矛盾,就需要对档案加以妥善的保管,采取各种有效的保护措施,保证其完整与齐全,最大限度地延长其寿命,这就形成了档案的保管工作。”
档案的鉴定:“档案数量日益增多,有些档案失去了保存价值,为防止档案庞杂,就需要剔除那些丧失了保存价值的档案并予以销毁,还要区分不同档案的保存价值,以便分级保管,发挥重要档案的作用,这就形成了档案的鉴定工作。”
⭐进馆档案在归档(入库)前,都会进行分类,区分确定每卷/件档案的保管期限(永久/30年/10年)。如果档案馆存放的档案超过了所定保管期限,需要经过严格的鉴定才能予以销毁。
大学毕业生档案一般存放在哪里
1、毕业后档案存放学校
如果毕业后没有及时找到合适工作(或考研),可以到学校申请暂缓就业。
注意:存放期限一般为两年,如果你在两年内找到工作了,一定要及时回校办理档案转移,到学校将户籍和档案迁至工作单位所在地或单位所在地的人才市场。因为,两年过后,学校就会打回原籍,很可能造成档案丢失;
2、毕业后档案存放人才市场
可以去学校或单位所在地的人才市场进行档案挂靠。从存放在人才市场之日开始,就可以算我们的工龄了。就算以后到别的地方发展,也可以通过发调档函,很方便的转到新就业地人才市场。
档案在档案室放着,保存档案的人员有权力转移档案吗?
非涉及国家秘密档案,如需提升档案保管环境,可在征求档案所属部门同意后可以转移档案保存位置,但需保证档案安全,不得损毁丢失。
档案可以存放在什么地方
如果是人事档案则只有国有机关、事业单位和人才市场才有接收档案的权利。如果你是在国有机关、事业单位以外的部门供职,那么档案存在哪里基本无所谓,因为企业(私营企业)本身无接受档案的权力,企业接到你档案之后也是把你的档案托管给人才市场。所以如果企业不接受,你可到当地人才交流中心进行托管,无非就是每年交一点托管费。
拓展资料
档案管理亦称档案工作。是档案馆(室)直接对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进行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务的各项业务工作的总称,也是国家档案事业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档案管理就其基本性质和主要作用来说,是一项管理性的工作,服务性的工作,政治性的工作。
档案管理工作不生产物质财富,档案主要也不由档案管理机构和档案工作人员产生和利用,它是专门负责管理各部门形成的历史文件的一种专业,所以是管理性的工作。但是档案管理系统不是孤立的,而是各项社会管理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通过提供档案信息为社会实践服务,是档案管理工作区别于其他工作的特点之一。档案部门虽然也研究档案、进行编着等活动,但其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利用需要,仍具有服务性。
在社会历史的各个阶段,档案管理工作都必然为一定的经济、政治、文化服务,否则就不会存在,也难以发展。在阶级社会中,档案管理工作体现一定的阶级关系和阶级利益,为一定的统治阶级所掌握,为一定阶级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服务,这个服务方向是档案管理工作政治性的集中表现。
由于档案的内容关系到国家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所以中外任何国家对档案管理都有一定的保密要求,一部分档案不对外开放,而多数档案则要在规定期满后才开放。这种机要性也是档案管理工作的一种性质。
档案管理系统是整个国家文献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构成整个社会的科学能力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社会信息系统的基石。档案管理不仅对局部单位的工作和生产有意义,对整个社会也有意义,不仅具有当前的、现实的意义,也具有长远的、历史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