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的收集
一、档案收集要坚持“宁多勿漏”原则。档案是来源于各项活动的原始记录,它真实再现了各项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档案的价值是由档案本身的属性和社会对档案的需求两个方面决定的,其外在表现就是它的有用性,对经济社会发展,对各项工作活动,起着重要的依据和参考作用。
在档案材料收集过程中,我们始终围绕一个“用”字,按照文书归档范围,凡是认为有用的材料,不论其用处大小,都收集起来。
二、提高服务质量,促进档案材料的归集。不少同志把开会带回来的文件材料据为己有,占为己用,是图以后自己使用起来方便。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便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以优质快捷的服务赢得他们,使他们自觉自愿地把自己拥有的文件材料拿出来交给档案室。
三、健全制度,防止文件材料的散失。在工作中,我们通过健全和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有效防止了文件材料的散失。一是严格岗位管理。
做好档案工作的意义:
一、收集工作是归档文件整理的着要环节,是决定档案工作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档案工作的工作对象是档案,而档案又是文件材料转化而来的,转化的过程,就是文件材料收集归档的过程,没有文件材料的收集,就没有档案,没有档案,也就不可能有档案工作。
档案数量多少决定档案工作规范的大小,档案质量高低决定档案工作的水平高低。从这个意义上说,文件材料的收集工作,是决定档案工作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收集工作是实现档案集中统一管理原则的重要内容和措施。档案是机关工作的历史记录,是广大干部职工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也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档案收集工作的内容和意义?
一、档案收集工作的内容
档案收集工作,就是按照党和国家的规定,通过例行的接收制度和专门的征集办法,把分散在各机关、个人手中或散失在其他地方的档案,分别集中到各有关机关档案室或各级各类档案馆,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档案收集工作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机关档案室对本单位需要归档文件的接收和征集工作。
〔二)档案馆对现行机关和撒悄机关具有长久保存价值档案的接收工作。
(三)档案馆时分散在社会上的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档案的接收
和征集工作
二、档案收集工作的意义
档案收集工作是整个档案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做好收集
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收集工作是档案工作的起点
收集工作是档案工作其他环节的重要基础,没有起点其他环节就不复存在。档案工作的对象是档案,如果没有档案也就不会有档案工作。档案收集的齐全与否,直接影响档案工作其他环节,尤其是直接影响到社会各方面对档案的有效利用。
(二)收集工作是档案馆(室)贯彻集中统一、分级管理原则的重要措施
档案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对国家规定应该归档的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各单位不得分散保存,任何个人更不能据为己有。只有通过行之有效的档案收集工作,才能把档案集中到各机关档案室和各级各类档案馆,形成统一的档案信息保管基地,实行集中统一、分级分专业科学管理
(三)收集工作是决定档案工作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档案数量的多少决定档案工作规模的大小,档案的质量高低决定档案工作的水平高低。档案馆(室)所管理的档案是靠收集工作取得的,只有收集工作搞好了,才能有效地开展整理、鉴定、保管、编研等工作,档案工作才能存在并得到发展。
(四)收集工作是衡量档案馆(室)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尺
收集工作是档案馆(室)取得档案的手段,收集工作的效果决定档案馆<室)藏档案的数量多少与质量高低。只有丰富档案馆(室)藏档案,才能更好地发挥档案馆(室)的作用,才能更好地体现档案馆(室)的工作水平和质量。
文员应该如何进行档案的收集和整理?
(一) 做好档案收集工作。
1、为防止文件传阅过程中遗失,当文件送达承办人时,承办人须签字,共同承担文件及时、完整归档的责任。
2、定期收集各部门档案,部门助理、秘书,负责收集部门档案。对一些重要文件采取先复印,再把复印件送交承办人的方法。
3、在交接过程中全面清理资料,对散落在个人手头上的资料,由各部门档案责任人负责,追缴资料,确保档案收集即齐全又完整,避免资料遗失。
(二)制定合理的分类方案。
1、将档案分为文书档案、音像档案、实物档案等类型。
2、将文书档案按年度—类目—级别—保管期限进行分类。
3、音像、实物档案以不同期限按行政事务类、经营项目类、技术研发类等排列,根据分类方案和保管期限类,切实做好平时的立卷工作。
(三)认真做好日常档案管理。
各类档案、资料按类别存放在不同档案箱内。按要求建立健全宗卷、档案交接登记簿、档案利用效果登记簿、销毁登记簿、资料定期检查登记簿、档案移交统计等多种台帐。
(四)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学习。
恪守档案管理员职业道德,做好保密工作,平时工作要有计划、有措施、有成效,熟练自身业务。保证档案完整,提高档案利用效率。
档案收集的基本形式
档案馆(室)取得和积累档案及有关资料的一项工作,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其手段主要有接收、征集和寄存 3种形式。按照法定的原则、程序和规定的制度移交和接收档案,是档案馆和档案室补充档案资源的最基本形式。其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①各级国家机关和各种社会组织的档案室,按照规定接收本机关业务部门和文书处理部门办理完毕移交归档的文件;②各级各类档案馆依据国家法律和有关规定接收现行机关和撤销机关的档案。接收的范围和要求:①档案室接收本机关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包括科学技术档案、会计档案等各种专门档案,录音带、录像带、照片等各种特殊载体的档案;②各级档案馆接收本级各机关、团体及其所属单位具有长远保存价值的档案,以及与档案有关的资料。各个国家对于档案馆保管接收档案的范围不尽相同,有些国家的档案馆只接收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档案,有的也接收定期保管的档案。中国省以上档案馆接收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在立档单位保管已满20年左右的档案,省辖市(州、盟)和县级档案馆接收永久和长期保管的、在立档单位保管已满10年左右的档案;③档案室和档案馆正常接收的档案,要求齐全并按规定整理好,进馆档案应遵循全宗和全宗群不可分散的原则,保持原有全宗的完整性及相关全宗的联系性。征集流散在各机关、各部门、个人与国外的有价值的各种历史档案和相关资料,是档案馆收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补充手段,分为非强制性的和强制性的两种。一般采取在协商的基础上,通过复制、交换、捐赠、有偿转让等方式,将档案集中到档案馆;在特殊情况下,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或需保密的档案,当其保管条件恶劣或者由于其他原因被认为可能导致档案严重损毁和不安全时,国家可将其收购或征购入馆,也可代为保管。寄存一般是通过协议的形式将档案存放到档案馆。寄存档案的单位或个人不失其所有权,并享有优先使用权以及能否准许其他人利用的决定权。已保存在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单位的,同时也是档案的文物或图书资料等,一般由其自行管理。
怎样做好档案的收集和归档
赵显瑞 档案的收集和归档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必须重视并做好这项工作,这是管好用好档案的第一步。 一、档案收集要坚持“宁多勿漏”原则。档案是来源于各项活动的原始记录,它真实再现了各项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档案的价值是由档案本身的属性和社会对档案的需求两个方面决定的,其外在表现就是它的有用性,对经济社会发展,对各项工作活动,起着重要的依据和参考作用。在档案材料收集过程中,我们始终围绕一个“用”字,按照文书归档范围,凡是认为有用的材料,不论其用处大小,都收集起来。 二、提高服务质量,促进档案材料的归集。不少同志把开会带回来的文件材料据为己有,占为己用,是图以后自己使用起来方便。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便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以优质快捷的服务赢得他们,使他们自觉自愿地把自己拥有的文件材料拿出来交给档案室。一是对来查档案的人热情接待,有时他们只提供查阅内容,具体文号、年份、作者不清楚,我们不怕麻烦,就从最近年份开始,一年一年挨个查,直至查全查清楚为止。如市劳保处为企业离休干部适当增加待遇以使他们与机关事业单位的同类人员待遇持平,准备向市委老干部局提出实施意见,需要查阅1985年以来的有关增资文件。我们按照查阅单找到后,每份文件各复印一份给他们,为他们提供了政策依据。二是提供多种形式的服务,如我们开展“电话查档”,查档人不必到档案室来,只要在电话中说明要查的文件材料,我们查清以后“电话答复”。因此,他们都主动把文件材料送到档案室,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放在档案室比放在自己手中查找方便、及时。 三、健全制度,防止文件材料的散失。在工作中,我们通过健全和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有效防止了文件材料的散失。一是严格岗位管理。二是实行文件呈阅登记制度,就是文件材料送往何部门、何人,都有签收,文件收回时注销。同时,为缩短文件材料的传阅过程,档案室要及时催还。(作者单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档案馆和档案室收集档案的途径有哪些?
档案馆收集档案的途径:第一,档案室每年定期移交的档案第二,被撤销机关的档案(由被撤销机关移交或档案馆主动介入)第三,征集历史档案
怎样做档案的收集,分类,整理
先把的收集的文档整理一遍,然后分好类,再按时间或文号顺序排列,按每收集打印页码,按顺序填写目录,最后装订成册,把每本档案编号归档即可了。
档案收集的概念
档案收集就是接收和征集档案的意思,档案收集工作就是按照规定,通过例行的接收制度和专门的征集方法,把分散在各机关、部门、个人手中和散失在社会上的档案,集中到机关档案室和国家档案馆进行科学管理的一项业务环节。
档案收集的介绍
档案收集就是按照档案形成的规律,把分散的材料接收、征集、集中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