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整理是档案室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其对完善档案管理体系至关重要。档案整理主要指的是将处于零乱的和需要进一步条理化的档案,进行基本的分类、组合、排列、编号、编制目录、建立全宗等,组成有序体系的过程。档案数字化指的是通过先进技术手段对传统的档案进行处理,将其转换为非实体的数字化档案的过程。
档案整理及数字化服务的主要内容:
(一)档案整理的主要内容:
(1)在正规的工作条件下,档案室所接收的是文书部门和业务部门按照归档要求立好的案卷,档案馆接收的是由机关档案室根据入馆要求整理移交的案卷。这样,档案室和档案馆的档案整理工作,主要是对所接收的档案,在更大的范围内进一步系统地整理,如全宗和案卷的排列,案卷目录的加工,等等。
(2)对整理不善的档案进行局部调整。档案馆和档案室对于已经整理入馆、入室保存的档案,经过管理实践的检验或专门质量检查,要对其中不符合要求的档案进行一定的加工,以提高其整理质量;另外,某些档案材料由于保存的时间较长,其自身和档案整理体系都会发生某些变化,须对其进行调整。
(3)零散文件的整理。档案馆(室)有时也接收和征集一些零散的文件,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对档案进行全过程的整理工作,包括区分全宗、全宗内档案文件的分类、案卷的编立和排列、编定档号,编制案卷目录等等。
(二)档案数字化服务的具体内容:
1、数字化前期准备。前期准备包括选定数字化处理场所,筛选需要扫描的纸质档案。其中处理场所应确保空间布局合理,扫描设备完善,数字化处理软件齐备,并具备合格的消防和安防系统。准备纸质档案,需要按类型、日期或其他相关标准对文件进行排序,并确保没有任何污垢其他可能影响扫描图像质量的损坏,以保障扫描过程顺利、有效的进行。
2、档案扫描。档案扫描是纸质档案转化数字档案的关键步骤。档案扫描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扫描设备来完成,例如:平板扫描仪、工程扫描仪或鼓式扫描仪。具体使用什么扫描仪将取决于所扫描文件的类型和数量,以及所需的分辨率和其他因素。原件的扫描与存储格式应完全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统一标准进行,对实际扫描卷数、每卷的页数要做好登记。
档案整理及数字化服务过程中,档案整理对数字化有着较大的影响。
3、图像处理和光学字符识别。扫描后的图像还应经过专业的图像处理,以确保数字化质量,并通过光学字符识别技术自动识别,将图像中的文字内容转换为可编辑的文本形式,便于后续对数字化档案的查询、检索和利用。
4、数据挂接。数据挂接又称数据匹配,是数字归档中为保证数字档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所需要的流程。借助软件对数据库中的目录数据与对应的数字档案进行匹配挂接,并逐条对挂接结果进行检查,包括目录数据与数字档案对应的准确性、已挂接数字档案与实际扫描数量的一致性、数字档案是否能正常打开等,以实现准确关联。
一是密与非密不分,直接影响扫描数据的存储、管理及利用。现在的保密要求明确规定:密与非密混在一起,一律按涉密数据处理;低密级数据与高密级数据混在一起,一律按最高密级数据处理。对于行政审批、干部人事等材料,往往结论性的最终批复材料都是可公开的信息,而报批材料和机关内部审批过程中形成的内部文件,往往带有敏感信息和涉密内容。现在,将可公开的政府信息和涉密或敏感信息混在一起,不仅让扫描后形成的数据出不了涉密网,更极大地限制了可公开信息的共享和档案数字化成果的利用服务。
二是用一条目录对应若干个“自然件”,经数字化扫描,常常造成一条文件目录下面挂接了若干个“自然件”的情况。这犹如将所有的“自然件”书写在同一页纸上。由于数字影像的阅读与纸质档案的阅读有着很大的不同,当阅读者不懂档案整理规则时,在一条目录下面阅读到多个与目录不相对应的“自然件”,势必造成阅读障碍。面对这一问题,档案整理及数字化服务厂家可能会通过拆件的方式来解决,以“自然件”为单位来进行数字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