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工作的特点是什么
1、缓慢性
会博通综合档案管理资深产品经历指出,档案是随着人们实践活动的开展而逐步积累起来的,档案不像图书资料一样大量印刷和广泛发行。档案资源的积累是比较缓慢的,档案与一般的图书资料相比,更显珍贵。这使档案的保管和保护受到高度重视,而无形中降低了它的利用率。
2、阶段性
档案管理分为两个阶段:档案室阶段和档案馆阶段。处于不同阶段的档案具有不同的价值,档案的管理方式以及服务对象也由此有所不同。在档案室阶段,档案主要为其形成单位控制和使用,为本单位的日常工作提供凭证和参考,具有中间过渡性。
在档案馆阶段,档案对其形成者的作用降低,而社会价值增加,进入永久保存期。档案馆阶段的档案管理工作不仅需要保管好档案,而且要积极提供档案为社会各界服务。
3、依附性
档案是在其形成者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反映了形成者的全部历史及其观点、经验和成果,包含了与其形成者利益密切相关的事实和数据。因此,档案与其形成者是不可分的,其价值与它的形成者有密切联系。
档案对形成者的依附性,使得档案难以像图书、资料那样广为传递和交流,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档案管理活动的范围。
4、封闭性
档案直接关系到其形成者的切身利益,并且有相当一部分档案涉及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与技术秘密。档案自形成之日起,对外有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封闭期,过了这段封闭期以后,才能有选择地向社会开放。
档案管理的封闭性和图书资料所追求的时效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档案管理的封闭性造成了档案保管和利用的矛盾,这种矛盾贯穿于档案管理的整个过程,并推动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
1、合同档案管理实行网络管理体系,由公司合同管理组集中统一管理,以确保档案完整、完全和有效利用。
2、合同管理组负责统筹、协调、组织、整理、保管公司所有合同文档,并负责监督指导各业务分公司、各部门的合同管理工作。
3、各业务分公司、各部门应分别建立健全合同文档的形成、积累、整理、归档工作体系,并确定一名专门人员负责合同文档管理。
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特点是什么?档案的主要价值是什么?
档案的基本特点:职能性、原始性、价值性;
档案工作的基本性质:专业性、服务性、机要性;
档案的主要价值:凭证价值、信息价值
档案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历史再现性为其本质属性。档案具有历史再现性、知识性、信息性、政治性、文化性、社会性、教育性、价值性等特点,其中历史再现性为其本质属性,其他特点为其一般属性。因此,可将档案的定义简要地表述为:档案是再现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文献。
档案本质上是人们社会活动的原始记录,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最本质的属性。要理解档案工作的特点,需紧紧抓住这个本质,这也是我们从事档案管理工作引以为傲的特点。
档案工作的四大特点:1、档案工作是辅助性和基础性工作。2.档案工作具有连续性和隐蔽性。3.档案发挥作用具有间接性和有限性。4.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寓于服务性之中。
档案具有怎样的特性?
档案的特性
1.社会性(或叫社会实践性)。档案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直接形成的,内容就是对社会活动的内容、过程及结论的原始记录,并不是自然界产物。自然界中也有大量起着原始记录作用的东西,比如说动物化石、树的年轮、山川、河流、海湾等等,但这些都不是档案。
2.历史性(或叫后时性)。档案是过去已经形成的而不是正在形成或尚未形成的东西,这种原始记录就可以把过去带到现在和未来,也就是所谓的“让过去告诉现在”、“让历史告诉未来”,过去———现在———未来,维系着人类社会的时空统一性和整体连续性。
3.确定性。指档案内容信息的清晰、确定性和其载体的固化、恒定性,换句话说,档案所记录的内容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且这些清晰、确定的信息内容又是以固化的物质载体形式而存在的,二者缺一不可,这是区别档案与临近事物———文物的根本点。没有固化载体形式的原始信息(如人的口语) 不能成为档案,没有清晰、确定的信息内容的固化原始记录(如衣服、器具) 也不能成为档案。
4.原始记录性———档案的本质特性。这是档案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独一无二的本质所在。这一特性从根本上决定着其管理方法的基本取向。也就是说,对档案的管理方法无论怎样简便有效,均不能以伤害档案的本质特性为代价,只能以充分实现其对以往历史事实的原始记录价值为轴心,管理方法必须维护档案的本质特性。所以当今各国之所以都以“来源原则”(或叫全宗原则) 为核心的管理方法来管理档案,原因大都源于此。
5.真实可靠性。档案的原始记录和真实性是其他事物不可替代的,但是它的可靠性,尤其是内容的真实可靠性也不是绝对的。档案的形成者不可能完全无误地记录史实,在档案内容中也有不真实、不准确、不客观的东西存在。这就需要后人在利用档案中,通过各种方法去鉴别。比如政治运动中的一些人为的东西、发文处理过程中的不规范、“文革”档案被人为抽走(缺页) 等等。
6.档案的政治性。档案是社会和某一时代留下的产物,它必然客观地记录国家政权和时代内容,带有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政权、制度的政治色彩。不同的素材被不同的阶级所利用,其形成的观点和结果是截然不同的。当我们利用“文革”时期的档案书写历史的时候,会客观地对待这些档案,对当时出现的情况加以分析总结,形成公正的结论。如果其中一些负面的东西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就会出现相反的结果。所以在开放与利用档案时要有所选择。
人事档案的特点
人事档案是记录一个人的主要经历、政治面貌、品德作风等个人情况的文件材料,起着凭证、依据和参考的作用,在个人转正定级、职称申报、办理养老保险以及开具考研等相关证明时,都需要使用档案。
人事档案具有以下特点:
全面性
人事档案收存员工的履历、自传、鉴定(考评)、政治历史、入党入团、奖 励、处分、任免、工资等方面的有关文件材料,因此,它能记录员工个人成长、思想发展的历史,能展现员工家庭情况、专业情况、个人自然情况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总之,人事档案是员工个人信息的储存库,它概括地反映员工个人全貌。
现实性
由于员工仍在工作,其人事档案则成为人事(劳动)部门正确使用人才、合理解决工资等问题的一个重要依据。直接为现实工作服务是人事档案区别于其他档案的重要标志。
真实性
这是人事档案现实性的基础和前提。人事档案必须做到整体内容完整齐全,个体材料客观真实,才能为用人部门提供优质服务。
动态性
人事档案立卷后,其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当事人人生道路的延伸将不断形成一些反映新信息的文件材料。因此,人事档案必须注意做好新材料的收集补充,力求缩短档案与员工实际情况的“时间差”,这就要求人事档案必须打孔装订,以便随时补充新材料。
流动性
人事档案的管理与员工的人事管理相统一,才便于发挥人事档案的作用,如果人、档脱节,保管人事档案而不知当事人已调往何处,即“有档无人”,这样的无头档案,保管得再好也无意义。因此,在工作中必须坚持“档随人走”,在员工调走后的一周以内,必须将其人事档案转往新的管理部门。
机密性
人事档案的内容涉及个人功过等诸多方面情况,有的从侧面反映了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有的是个人向组织汇报而不能向他人(包括家庭成员)言及的内心隐秘等等,因此,人事档案属于党和国家的机密,任何人不得泄露和私自保存人事档案材料,不能向社会无条件地提供服务。即使是处于档案管理机构的个人也不能查阅自己的人事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