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作为国家交通的大动脉,其发展历程积累了海量珍贵档案。从铁路线路规划图纸、机车研发资料,到运输调度记录、职工人事档案,这些档案不仅是铁路系统运营管理的重要依据,更是铁路行业发展变迁的生动见证。铁路档案整理服务在保障铁路系统高效运行、推动行业持续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
铁路档案整理服务过程中,仍存在有待改善的地方,包括:
1. 档案工作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规范。从铁路企业现有的档案机构设置情况可知,档案室属于相对独立的部门。档案工作与文书、工程工作实行分块管理的制度,在这种制度管理下,就使得档案管理工作拉大了与文书、工程部门之间的距离,进而导致档案工作人员获取资源有一定难度,甚至有的不接触文件资料的形成过程,而单纯考虑文件资料实施归档。除此之外,文书、工程部门人员对档案相关认识不足,他们在工作中单纯考虑文件资料的形成,从而忽视对文件资料实施归档的工作。这些问题导致铁路企业文件资料在归档以及衔接等方面出现许多不规范的情况,从而影响了档案资料信息的不完整,导致文件资料丢失的情况发生。
2. 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升。在铁路企业从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大多非档案专业人才,多数档案员是从兼职档案工作开始,在从事档案工作过程中学习并积累了一些档案管理工作知识。随着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形成的档案资料越来越多,档案管理的工作量逐渐增加,对档案专业技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更新,档案专业知识的不足,导致档案员的档案专业素质较低,赶不上档案工作的新要求。因此,在档案管理的工作中出现工作效率低的情况,进而制约了档案管理质量。
3. 档案管理的硬件设施有待完善。从客观角度分析,当前的铁路企业正在大力新建许多项目,其中会出现许多档案资源,但是由于企业之前没有高度重视档案工作,进而导致档案存储空间出现不足。传统档案管理工作中所使用的库房也难以适应档案信息化资源要求,例如有的档案是视频或者是声音形式,此时就需要采用电子化的方式进行管理,因此,在档案管理方面就需要铁路企业能够提供良好的电子设备。此外,再从主观角度分析,铁路企业的领导层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在这方面所投入的经费十分有限,导致档案硬件设施更新缓慢,进而严重地影响了档案管理效率。
铁路档案整理服务的具体工作流程:
第一,档案收集与甄别。铁路档案来源广泛,整理服务首先要全面收集各类档案。涵盖铁路建设项目档案,包括项目立项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施工图纸等;运输生产档案,如列车运行图、调度命令、货运记录等;设备管理档案,像机车车辆维修记录、信号设备台账等;以及人事档案、党群工作档案等。在收集过程中,对档案进行甄别,筛选出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剔除无价值或重复的文件资料,确保档案的有效性与精简性。
第二,档案分类与编目。根据铁路档案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分类方案。通常按照铁路业务板块、档案性质、时间顺序等维度进行分类。例如,将铁路档案分为工程建设类、运输组织类、设备管理类、人事管理类等大类,各大类下再细分若干小类。分类完成后,对档案进行编目,编制档案目录,详细记录档案的题名、责任者、形成时间、档号等信息,为档案的检索与利用提供索引。
第三,档案数字化加工。随着信息化发展,档案数字化加工成为重要服务内容。通过扫描、录入等方式,将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格式。对于图纸、照片等特殊档案,采用专业设备进行数字化处理,确保图像清晰、数据准确。在数字化过程中,利用 OCR(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将扫描后的文字转化为可编辑文本,方便档案的全文检索。同时,对数字化后的档案进行质量检查,确保档案内容完整、图像清晰、数据准确无误。
第四,档案存储与保管。为铁路档案提供安全的存储与保管环境。对于纸质档案,配备专门的档案库房,安装防火、防潮、防虫、防盗等设施,确保档案实体安全。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档案装具,对档案进行规范存放。对于数字化档案,建立可靠的存储系统,进行数据备份与异地存储,防止数据丢失。同时,加强数据安全管理,采用加密技术、访问权限控制等手段,保障档案数据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