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古称“庐州”,地处长江与淮河之间,素有“江淮首郡、吴楚要冲”之称,其历史可追溯至2000多年前的秦代。与此同时,合肥市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双节点城市。是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大片区之一,已形成装备制造、家用电器、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光伏及新能源及汽车及零部件六大主导产业。由此可以看出,合肥经济较为发达,科技水平也较高,因此,较早时期就开始了数字化档案扫描转型工作。
合肥数字化扫描档案的原因:
1. 更便捷的管理和利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手段是通过档案目录检索到档案信息,通过库房调卷进行管理和利用档案。如果有数字化的电子目录,检索则较为容易,如果只有手工登记的纸质目录,检索的难度则成倍增加,甚至无法检索。检索到需要的档案信息,通过档号进行库房调卷,可以实现档案的管理和利用,但是效率较为低下。进行数字化扫描后,进行数据挂接,实现数字原文和档案目录的一一对应,将极大的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负担。
2. 保护纸质档案实体原件。减少纸质实体原件的利用,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纸质实体原件,避免不必要的磨损、老化,也避免原件可能出现的丢失、丢页等情况发生。
合肥数字化扫描档案的步骤包括:
1. 制定工作方案,配备设施设备
① 工作方案应包括数字化对象、工作目标、工作内容、成本核算、数字化技术方法和主要技术指标、验收依据、人员安排、责任分工、进度安排、安全管理措施等内容。
② 建立岗位管理、人员管理、场地管理、设备管理、数据管理、档案实体管理等方面的数字化工作制度。
③ 配备专用加工场地,档案存放、数字化前处理、著录、扫描、图像处理、质量检查等工作区域分区布置;配备必要的计算机、扫描仪、存储磁盘、档案整理加工工具;配备防盗报警、视频监控等安全管理的设施设备;
④ 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如需外包,应从企业性质、股东组成、安全保密、企业规模、注册资金情况等方面严格审查数字化加工企业的相关资质,指派专门人员参与外包业务的监督、指导,完成质量监控、进度监控、投资监控、安全监控和协调沟通等方面的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从数字化场所、数字化加工设备、档案实体、数字化成果移交接收与设备处理等层面执行严格的安全管理要求。
2. 做好档案出库工作
① 按照工作方案确定的数字化对象开展档案调取、清点、登记等前期准备工作,并提交档案出库申请,经相关责任人批准后,严格按照档案库房管理规定为数字化对象办理出库相关手续,并与数字化部门共同清点无误后,对档案进行交接出库。
② 纸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应设置距离数字化加工场所较近的保管库用以临时存放纸质档案,并对纸质档案的领取与归还进行严格管理,认真做好检查、清点、登记等工作,确保纸质档案的安全。
3. 档案扫描。扫描是数字化转换的核心步骤。使用高速扫描仪对纸质档案进行逐页扫描。扫描仪具有高分辨率和自动进纸功能,可以快速捕捉每一页的图像。此外,扫描设备还可以通过自动双面扫描功能,同时扫描纸张的正反面,提高扫描效率。
4. 图像处理和光学字符识别。扫描后,需要由专人对图像进行一一检查,校正扫描时倾斜或偏移的图像,裁剪去除边框等多余部分,旋转方向不对的图像并增强图像质量。另外,通过光学字符识别软件识别扫描图像中的文本,转化为可编辑的文本形式,方便搜索。
5. 数据整理和分类。数字化后的档案需要进行数据整理和分类,以方便管理和检索。这包括添加元数据、建立索引和标签等操作。元数据是指关于档案的描述信息,如标题、日期、作者等。索引和标签可以根据档案的内容、主题或其他特征进行分类,以便快速定位需要的档案。
综上所述,合肥数字化扫描档案工作在提升档案管理效率、保障信息安全、优化公共服务等方面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通过引入先进的扫描技术和智能化管理手段,不仅可以实现档案信息的高效存储和快速检索,还能够为档案的长期保存和广泛利用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