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华图信息官网!
欢迎来到华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档案管理系统\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数字化加工服务
全国咨询热线:15515975772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档案数字化大小

作者:老师 时间:2023-02-17 00:50:28 点击:

档案数字化大小

纸质档案数字化有哪些基本要求

纸质档案是以纸张作为载体的一种档案,如保存备查的公文图纸、信札、电报、户籍、帐册、契约、证书、书稿、日记、笔记、家谱的原本和原稿。以下我为大家整理了纸质档案数字化有哪些基本要求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纸质档案数字化基本要求

1、基本原则

纸质档案数字化的基本原则是使档案信息资源准确方便快捷地提供利用,使可以公开的档案信息资源得到共享,以满足社会对档案利用的需求。

2、数字化对像的确定原则

应当对所要进行数字化的对象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确认,只有符合一定要求的纸质档案文献才能进行数字化。

1)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原则

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必须符合国家档案开放规定以及有关规定。

2)价值性原则属于归档范围且应永久或长期保存的、社会利用价值高的'档案可列入数字化加工的范围。

3、基本环节

纸质档案数字化的基本环节主要包括:档案整理、目录建库、档案扫描、图像处理、图像存储、数据质检、数据挂接、数据验收、数据备份、成果管理等。

档案扫描

1、扫描方式

1)根据档案幅面的大小(A4、A3、A0等)选择相应规格的扫描仪或专业扫描仪(如工程图纸可采用0号图纸扫描仪)进行扫描。大幅面档案可采用大幅面数码平台,或者缩微拍摄后的胶片数字化转换设备等进行扫描,也可以采用小幅面扫描后的图像拼接方式处理。

2)纸张状况较差,以及过薄、过软或超厚的档案,应采用平板扫描方式;纸张状况好的档案可采用高速扫描方式以提高工作效率。

2、扫描色彩模式

1)扫描色彩模式一般有黑白二值、灰度、彩色等。通常采用黑白二值。

2)页面为黑白两色,并且字迹清晰、不带插图的档案,可采用黑白二值模式进行扫描。

3)页面为黑白两色,但字迹清晰度差或带有插图的档案,以及页面为多色文字的档案,可采用灰度模式扫描。

档案数字化大小

4)页面中有红头、印章或插有黑白照片、彩色照片、彩色插图的档案,可视需要采用彩色模式进行扫描。

3、扫描分辨率

1)扫描分辨率参数大小的选择,原则上以扫描后的图像清晰、完整、不影响图像的利用效果为准。

2)采用黑白二值、灰度、彩色几种模式对档案进行扫描时,其分辨率一般均建议选择≥200dpi。特殊情况下,如文字偏小、密集、清晰度较差等,可适当提高分辨率。

3)需要进行OCR汉字识别的档案,扫描分辨率建议选择≥300dpi。

档案馆要弄信息数字化,需要对纸质档案进行扫描,我想问下各种幅面大小的单价是多少,比如A1的多少一张

楼主,你是要买扫描仪吗?
还是将文档进行扫描储存在电脑里面的单价?
扫描文档的成本就是机器磨损和人员工资。你这A1一张是多少钱。。。意思不是太清楚。
如果是买扫描仪你可以将你要扫描的最大幅面是多少就可以了,扫描最低参数都是:彩色(灰度、黑白),分辨率:300dpi的。
你要A4扫描仪我可以推荐:
明基5560
基本参数
产品用途:商业应用/个人家用 纠错 产品类型:平板式 纠错 最大幅面:A4 纠错 扫描元件:CCD 纠错 光学分辨率:1200x2400dpi 纠错 最大分辨率:19200×19200dpi 纠错 扫描范围:214×294mm 纠错 扫描介质:文件,图片,照片,名片 纠错 接口类型:USB2.0/1.1 纠错
性能参数 色彩位数:彩色:48bit,灰阶:16bit 纠错 灰度参数:灰阶 16bit(输入/输出) 纠错 双面扫描:手动 纠错 网络扫描:不支持 纠错
其它参数
产品尺寸:412×258×73mm 纠错 产品重量:2.2kg 纠错 操作系统:Windows XP/2000 纠错 电源类型:16V,0.9A 纠错 工作噪音:低于50dB 纠错 环境参数:工作温度:0-40℃,工作湿度:10-85% 纠错
扫描仪附件 包装清单:主机 x1
电源适配器 x1
USB电缆线 x1
使用手册 x1
随机光盘 x1
保修卡 x1 纠错 随机软件:MiraScan扫描仪驱动程序
电子档用户手册
Acrobat Reader(PDF阅读软件)
ABBYY FineReader Sprint(多国文字识别软件)
汉王OCR(中英文文字识别软件)
拼接精灵MergeMagic(享受大幅面扫描)
Ulead PhotoExplorer SE Basic(多媒体管理软件)
Ulead PhotoExpress SE(我行我速软件) 纠错
我想你问的也不是打印。。。

纸质档案数字化处理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任何一个有一定存在历史的机构,都有一定数量的纸质档案,将这些纸质档案数字化,有利于管理与利用。
下面,将以检察院的纸质档案数字化为例,对档案数字化处理的基本程序与方法予以介绍。
创建档案管理分类架构
检察院的综合档案管理,分类架构一般为:
文书档案、财务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基建档案、设备档案、司法鉴定档案、诉讼档案和电子档案等九大类,诉讼档案是检察院最为专业、也最为重要的档案类型。
各级检察院可根据自身管理需要,进行更详细的档案分类管理。
取卷
从库房拿取需要数字化的纸质实体案卷,取卷时注意:
准确记录所取案卷的物理存放位置。
依次拿取,不要丢卷,确保案卷的完整。
档案定义
档案定义,是3Hmis的专用术语,实际上就是确定档案的最底层分类的相关属性,或称案卷的相关属性。3Hmis可同时管理纸质档案和数字化档案,如果3Hmis已存在相关案卷信息,此步骤可省略。
关于档案定义的具体操作,前面已详细介绍,这里不再重复。
拆卷
拆卷的含义是手工拆除案卷装订,如果纸质实体案卷信息已保存在3Hmis系统中,还应执行取消注册功能,相当于在3Hmis中执行拆卷操作。
拆卷的注意事项:
保证案卷的完整,检查是否有缺页、漏页及其它错误,正、副卷标注是否正确。
保持案卷的清洁。
拆开案卷,将案卷背面的封条小心撕干净,剪开装订线。
取掉案卷中的金属物。
将卷内文件一页页分开,对单面、双面等情况进行标注,以提醒扫描人员注意。
为了方便扫描及时与扫描人员沟通。
注明每卷(包括正、副卷)的页数及其他的特殊情况。
如有疑问,应及时向档案管理员进行咨询和沟通,不得擅自违规处理。
录入卷内文件信息
一份案卷,一般都由多份性质相同或相似的文件组成,即所谓卷内文件。
如果系统中已存在卷内文件目录,不必在录入,若无,则采用新建文件的方法,录入卷内文件属性信息。
扫描
对已录入相关属性的卷内文件进行扫描,并将扫描结果文件引入(上传)档案系统。
3Hmis的图片管理器内嵌扫描处理程序,可在录入卷内文件信息的同时直接调用扫描模块进行扫描(支持高速扫描仪),用户亦可使用其它扫描程序扫描文件(但使用3Hmis提供的图片管理器更为简单方便),然后,再通过引入功能将扫描文件引入档案系统,3Hmis还提供了专门的批量引入工具。
如果检察院有更严格的数字化档案安全管理要求,并有专门用于归档的电子印章,可在扫描文件上加盖归档专用的电子印章。
扫描时的注意事项如下:
根据需要设置扫描文件的格式和分辨率,3Hmis可对各种常用格式的数字化文件进行管理。
对于封面、内页、手写诉状或是发票等各类不同证据材料,需用不同的比例或扫描方法进行扫描。
根据规则设置扫描文件的存放位置和扫描结果文件的文件名(采用3Hmis图片管理器扫描时,将自动上传,股不需要存放在客户端)。
将扫描页数和拆卷人所注明的页数核对,确保不重扫、漏扫、多扫,同时保证案卷的清晰度,对扫描结果不佳的页面进行专门处理。

干货:档案数字化加工,核心7大步骤,档案管理人必备!

本期主编:橙子

话不多说,进入正题了!

(1)纸质档案数字化需要相应的设备和场所,数字化处理场所应具有足够的空间和合理的布局,并可配备门禁、防盗、视频监控等消防系统和安防系统。

(2)数字处理设备需要计算机、扫描仪、录音机和存储介质。如果可以配置服务器、 备份设备、数码相机等则更好。

(3)数字处理工作还需要相应的软件系统支持,如操作系统、文件管理软件、扫描程序、录音软件、备份软件、杀毒软件等。 确保数字处理工作的安全和保障 。

要先将扫描仪连接到计算机,安装驱动程序和扫描软件后即可使用。工作人员应能掌握和使用扫描仪的操作方法和扫描仪参数设置。

扫描动作并不复杂,就是把纸质文件放入扫描仪,扫描,把文件取出扫描仪。

在扫描之前,我们必须设置扫描模式、扫描颜色模式、扫描分辨率和图像存储格式。

目前有手持式扫描仪、平板扫描仪、鼓式扫描仪、高射扫描仪、大幅面扫描仪、 胶片扫描仪等。根据需要和档案的纸张质量进行选择。

颜色常常又和图像存储格式相关联,彩色图像通常以JPG格式存储,如果以TIFF格式存储,占用空间比较大;

扫描分辨率是影响档案直观效果的重要参数,通常的规定分辨率在300dpi以上。 具体要根据以上参数的确定,再进行亮度、对比度的微调。

档案数字化大小

标准要求扫描图像尽可能反映文件的原貌,但在扫描过程中,由于文件纸张宽度、纸张粗糙度、字迹散乱、颜色不均匀等因素。

在这些情况下,需要进行图像处理操作,一般需要通过专门 的图像处理软件来实现。它要能够实现图像拼接、图像去污、修剪、旋转、校正等图像处理,确保图像完整、正确 。

检查员必须掌握纸质文件数字化处理的标准要求,检查人员要尽职尽责,要求做到100%检查,并且合格率应达到100%。

检查的事项有图像是否清晰、画质是否色彩失真、图像是否倾斜、图像上是否有阴影或黑点,图片大小和格式是否符合规定等。

使用数字文件的方法基本上是通过目录搜索数据,要仔细的检查目录能否与图像和数字 复印一一对应,检查合格率应为100%,发现问题时,必须重新修改完善。

将通过检查的数据可以离线保存。应根据数字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模板建立包括图像文件命名方法在内的存储结构,并 尽可能完整地描述相关文档 。

包括人员登记表、数字化处理文件登记表、统计表、质量检查表、编码描述文件、数据描述等。

这是扫描和处理工作完成之前的最后一项。将档案数字化的成果移交档案管理部门,移交内容由档案管理部门规定。

交接过程包括交接前的验收和办理交接手续。 交接手续时经双方盖章确认后方才生效。

这期就说到这里,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觉得有用可以分享给身边的人,我们下期再见。

馆藏地质资料档案数字化成果备份实践

蒋洪明 田 爽 王 纯

(江苏省地质资料馆)

摘 要 馆藏电子地质资料是江苏地质资料馆馆藏纸质地质资料扫描数字化工作的重要成果,也是解决馆藏地质资料档案长期保存、集约保存所依托的重要载体形式。因此,如何确保地质资料数字化成果数据真实可靠、完整安全并实现长期可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重点阐述了馆藏地质资料数字化成果数据备份流程,以及数字化成果备份工作的实践体会。

关键词 地质资料 数据备份 载体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长期以纸质为主要载体的馆藏地质资料,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纸质地质资料经数字化扫描后所形成的地质资料成果数据,将是今后为社会提供利用的主要载体形式,也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馆藏地质资料数字化成果数据的安全备份,不仅将推进地质资料信息化的发展,保障地质资料数据的信息安全,而且使地质资料为全社会提供更广泛、更方便、更快捷的服务,奠定了强有力的数据保障基础。

1 地质资料数字化成果数据概述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地质工作服务社会的主要载体,也是地质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决馆藏地质资料档案长期保存、集约保存问题,我省于 1998 年初开展了馆藏地质资料档案数字化实践探索工作。通过近十年的持续努力,江苏地质资料馆完成了全部馆藏地质资料档案数字化工作。大部分数字化成果数据已导入馆藏地质资料档案电子阅览室系统,为地质资料档案利用者提供查阅利用,部分公益性、基础性非涉密地质资料成果数据已发布在馆网站上,为社会公众查阅利用。

馆藏地质资料档案扫描数字化成果是馆藏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保管好这些电子数据是践行“对历史负责,为现在服务,替未来着想”的举措之一,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 馆藏地质资料成果数据备份载体

随着信息化时代发展的突飞猛进,地质资料成果电子数据的备份是一项长期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工作。地质资料成果电子数据是馆藏无形资产,数据备份已深入人心。光盘具有存储适量,寿命长、价格低、查找方便等特点,因此,它是电子数据备份长期安全保存的有效载体。

2.1 建立备份管理体制

根据地质资料馆藏的工作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光盘备份工作规范》是一项重要工作。因为合理的工作规范、制度可以对整个项目施行全程的管理与监控,它是保证馆藏电子资料数据备份工作规范化、确保电子数据长期保存的有效途径。通过明确的管理制度,规范执行方法和技术手段,实现长期保存的长远规划。

2.2 光盘选择特点

光盘记录方式有多种,分为只读光盘、一次写入光盘、可重写(多次写)光盘。备份的数据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可恢复性数据,一类是凭证性数据。用于记录恢复性数据可采用重写光盘,而我们在地质资料成果数据备份中,选用凭证性数据的记录方式,一次性写入光盘。

在数据备份中,选用光盘的记录格式也很重要。通常有 CD、DVD。格式的选用,是与数据信息总量有直接关系的。CD 光盘容量为 700MB,DVD 光盘的容量为 4.7GB。可以根据本馆实际数据量,选择合适的光盘记录格式。

2.3 数据备份制作要求

在进行馆藏地质资料数字化成果备份过程中,光盘制作的实质就是将数据迁移,将原数字化扫描形成的数据完整、准确、有效地迁移到光盘上。在光盘刻录倍速的选择上,对 CD/DVD 刻录最佳倍速选择应该是该光盘最高倍速的 0.6 倍左右。CD—R 的最高倍速选择,刻录应在采用 24 ~ 30 倍速,DV—R 的最高倍速应采用 8 ~ 12 倍速。倍速太低会影响工作效率,倍速太高影响刻录的质量。

2.4 数据保存载体管理的必要性

在制作完成数据备份后,光盘的规范保存是数据安全性保证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将光盘置于- 5℃,5% ~ 95%RH(标准:4℃~ 20℃,20% ~ 50%RH)环境下保存。禁止将光盘裸露在阳光或长时间在强光下照射,避免光盘接触灰尘,非使用状态应置于光盘盒中,禁止交光盘长期平入或叠压。在刻制完成时,应盒装竖立码放,并保存在专用设备中。

3 江苏馆地质资料数字化成果备份工作实践

为做好馆藏地质资料成果数据的安全保存与备份工作,我馆制定了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与工作方法。

3.1 建立馆藏地质资料成果数据备份管理制度

参照国家相关规范、规定,我们研究制定了适合于本馆的《电子地质资料档案数据备份工作规定》、《光盘备份工作规范》。从工作计划、质量监督、资料安全管理等方面作出明确要求,为规范、有序、高效、高质量地开展电子地质资料成果数据安全备份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3.2 馆藏地质资料成果数据备份内容

鉴于因快速推进数字化进展等客观原因,初期完成的数字化成果数据,未能严格按照档案号由小到大顺序进行光盘组盘。为了便于今后成果电子数据的检索与管理,现将已完成的数字化地质资料档案数据,按照地质资料档案档号由小到大的顺序,以 1 ~ 100 档为一组,建立工作文件夹,转移数据至专用服务器内,从而为后期开展数据备份工作提供数据源。同时,在每一组文件夹中建立相应文本文件加以备注说明,以便于数据转存备份过程中,可查询参照利用。

3.2.1 数据核查及情况登记

每一档资料进行光盘浏览检查,是地质资料成果数据备份的重要内容。在对地质资料档案电子文档检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地质资料档案电子文档光盘原盘转存情况登记情况表》、《地质资料档案电子文档光盘重组盘转存情况登记情况表》的相关要求,做好详细的工作记录,完整填写每一档地质资料档案的档号、容量、电子文件个数。在计算机浏览检查过程中,如发现电子文件有损坏现象的,必须从库房中借出原始纸质地质资料,进行严格核实对照,并按照成果地质资料制作的相关要求,用纸质资料重新扫描、整饰,从而使发生损坏的地质资料成果数据补充完整。

3.2.2 光盘数据备份

将完成光盘浏览检查的合格电子文件数据,采用 4×(5.540kB/s)的速度进行刻录备份。每刻录完成一份光盘内容的备份,工作人员必须认真细致地对形成的光盘数据信息进行再次检查及核对,保证数据不丢失、不遗漏、不重复。在地质资料成果数据光盘中,电子文件个数,电子文件的容量及电子浏览复核检查情况,都必须做好相应的记录。在光盘的外盒上,要求贴上光盘目录标签,光盘目录标签内容包括光盘号、地质资料档号、资料名称、电子文件个数、盘容量大小、刻盘日期等基本信息。

3.3 馆藏完成工作情况

我馆按照工作部署要求,通过精心组织数字化项目组工作人员,历时约 7 个月,完成了馆藏地质资料档案数字化成果转存备份任务。累计完成电子数据备份 5699 档,形成 7637213 个电子文件,数据容量达 569.88GB,制作完成 DVD 光盘三套(计 141×3=432 张)。一套为馆中留存,一套提供社会利用,一套实行异地保存。从而实现了馆藏地质资料档案数字化成果提供利用、原地保存和异地保存三同步目标,也奠定了馆藏地质资料档案长期保存、集约保存的坚实基础。

涉密载体印制业务及过程管理

涉密载体制作主要包括原始材料收集、整理,文件草拟、录入、修改、讨论、定稿、印制等一系列工作环节。材料收集过程中的保密管理。收集的原始材料有的可能涉及国家秘密,有的将会成为国家秘密(具有国家秘密性质,但未来得及履行确定密级的法律程序)。对这些原始材料应当登记造册,专人负责,不得随意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