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设备档案电子化
对仪器设备档案进行电子化是将传统的纸质档案数字化转换成电子档案的过程。这一举措有助于提高信息管理效率、降低存储成本、提升数据安全性、便于信息检索与共享以及提升工作效率。
在进行仪器设备档案电子化过程中,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扫描:使用专业的扫描设备将纸质档案转换成数字文件,确保清晰度和准确性。
2. 文档识别与分类:通过文档识别技术对扫描后的文件进行分类和索引,建立起结构化的电子档案库。
3. 数字化存储:将已扫描并分类的文件储存在合适的数字化储存系统中,如云存储或专业的企业文档管理系统(DMS)中。
4. 数据安全保障:制定严格的数据安全策略,确保仪器设备档案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5. 访问与查询:建立便捷的访问接口和搜索功能,允许授权人员快速、准确地查阅所需资料。
值得注意的是,电子化过程需要遵守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尤其是关于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的规定。同时,应当考虑到持续的维护与更新,以确保电子档案的长期有效性和可用性。
档案电子化管理办法 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办法
电子文件是指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设备阅读、处理并可以在通信网络上传递的文件。归档,指将处理完毕且具有保存价值的事情或文件经系统整理后交档案室(馆)保存备案(备查)的过程。下文是关于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办法,欢迎阅读!
第一,电子文件是由电子计算机生成和处理,其信息以二进制数字代码记录和表示,因此亦可称为“数字文件”。这是电子文件与以往所有其他形式文件的基本区别,也是电子文件信息与其他数字信息的共同点。数字信息使用0和1两种两种数码的组合来记录信息,每一个0或1叫做1个比特,需要记录的信息用一串比特存储于计算机存储器(包括内存储器和各种外存储器)中,并可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传输。
第二,电子文件是文件的一种类型,应该具有文件的各种属性,特别是要有特定的用途和效力。这是电子文件与其他数字信息的基本区别,也是电子文件与其他形式文件的共同点。
从逻辑上说,电子文件是“数字信息”和“文件”两个概念的交集,它是具有文件特征的数字信息,又是以数字信息为特征的文件。
1.总 则
1.1 对电子文件的形成、积累、鉴定、归档及电子档案的保管实行全过程管理,应当由主管部门统一协调,指定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保证管理工作的连续性。
1.2 电子文件形成部门负责电子文件的积累、保管和整理工作,档案部门要进行指导与监督。
1.3 电子文件的管理由档案部门负责,电子文件形成部门要提供协助和支持。
1.4 应明确规定归档时间、归档范围、技术环境、相关软件、版本、数据类型、格式、被操作数据、检测数据等,以保证电子档案的质量。
1.5 为保证电子档案的可利用性,从电子文件形成就应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确保其信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1.6 归档电子文件同时存在相应的纸质或其他载体形式的文件时,则应在内容、相关说明及描述上保持一致。
1.7 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必须适时生成纸质文件等硬拷贝。进行归档时,必须将电子文件与相应的纸质文件等硬拷贝一并归档。
2.电子文件的收集与积累
2.1 收集范围。电子文件的收集范围,按国家关于文件归档的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2.2 收集积累要求
2.2.1 记录了重要文件的主要修改过程,有查考价值的电子文件应被保留。当正式文件是纸质时,如果保管部门已开始进行向计算机全文处理的转换工作,则与正式文件定稿内容相同的草稿性电子文件应当保留,否则可根据实际条件或需要,确定是否保留。
2.2.2 保存与纸质等文件内容相同的电子文件时,要与纸质等文件之间,相互建立准确、可靠的标识关系。
2.2.3 在“无纸化”计算机办公或事务系统中产生的电子文件,应采取更严格的安全措施,保证电子文件不被非正常改动。同时必须随时备份,存储于能够脱机保存的载体上,井对有档案价值的电子文件制作纸质或缩微胶片拷贝件保留。
2.2.4 用文字处理技术形成的电子文件,收集时应注明文件存储格式和属性。
2.2.5 用扫描仪等设备获得的图象电子文件,如果采用非标准压缩算法,则应将相关软件一并收集。
2.2.6 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或绘图等获得的图形电子文件,收集时应注意其对设备的依赖性,以及易修改性等问题,不可遗漏相关软件和各种数据。
2.2.7 用视频设备获得的动态图象文件,收集时应注意收集其压缩算法和软件。
2.2.8 用音频设备获得的文件,收集时应注意收集其属性标识和相关软件。
2.2.9 由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制作的文件,其中包含前面所示的两种以上的信息形式,收集时应注意参数准确、数据完整。
2.2.10 通用软件产生的电子文件,收集时应注意收集其软件型号和相关参数。专用软件产生的电子文件,收集时必须连同专用软件一并收集。
2.2.11 计算机系统运行和信息处理等过程中涉及的各类参数、管理数据等应与电子文件一同收集。
2.3 收集、积累方法
2.3.1 及时按照要求制作电子文件备份。
2.3.2 每份电子文件均需在电子文件登记表中登记。
2.3.3 电子文件登记表应与电子文件的备份一同保存。
2.3.4 电子文件登记表如果制成电子表格,应与备份文件一同保存,并附有纸张打印件。
2.3.5 电子文件性质代码:R—草稿性电子文件;U—非正式电子文件;O—正式电子文件;N—无纸电子文件;T—文本文件;I一图象文件;G—图形文件;V一影像文件;A—声音文件;M—多媒体文件;P—计算机程序;D—数据文件。
3.电子文件的整理
3.1 电子文件的整理,应按内容、保管期限、密级等因素相对集中。
3.2 电子文件应按《档案著录规则》著录,并制成机读目录。
3.3 归档电子文件应填写登记表。
4.电子文件的归档。应定期把符合归档条件的电子文件,按档案管理要求的格式存储到可长期保存的脱机载体。
4.1 归档范围电子文件的归档范围的划分,可参照国家关于文件的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4.2 归档时间逻辑归档应实时进行,物理归档应定期完成。
4.3 检测在进行电子文件归档工作时,应按其基本技术条件进行检测。其内容包括:硬件环境的有效性、软件环境有效性及其信息记录格式等。
4.4 归档前的鉴定电子文件的归档鉴定工作,参照国家关于文件的现行有关规定执主,鉴定结果,在电子文件的机读目录上制作相应的标只。
4.4.1 有效性和完整性鉴定。归档前应由文件形成单位对电子文件的有效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并由负责人签署意见。如果文件形成单位采用了某些技术方法保证电子文牛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则应把其技术方法和相关软件一同移交给接收单位。
4.4.2 保管期限的划分。电子文件保管期限的划分,参照国家关于文件的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4.5 归档要求
4.5.1 把带有归档标识的电子文件集中,制成归档数据集,拷贝至耐久性的载体上,至少一式2套,一套封存保管,一套供查阅使用。必要时,复制第3套,异地保存。对于加密电子文件,则应解密后再完成上述工作,
4.5.2 本标准推荐采用的载体按优先顺序分别是:只读光盘、一次写光盘、可擦写光盘、磁带等。禁用软磁盘作为归档电子文牛长期保存的载体。
4.5.3 存储电子文件的载体或包装盒上应贴有标签,标签内填写编号、名称、密级、保管期限、硬件及软件环境
4.5.4 将相应的电子文件机读目录、相关软件、其他说明等一同归档并附归档电子文件登记表。
4.5.5 需要长期保存的电子文件应当把归档电子文件与相应的机读目录存在同一载体上如果是自行开发的应用软件,也应将软件及相关数据存在同一载体上。
4.5.6 原电子文件数据集载体在完成电子文件归档后,保留时间至少1年。
4.5.7 在网络中进行了逻辑归档操作的电子文件应按上述归档过程完成物理归档。
5.电子档案的移交与保管。电子文件归档后按有关规定移交至档案保管部门,作为电子档案进行保管。
5.1 检验
5.1.1 档案保管部门应配备相应的处理设备,以保证完成电子档案的检验工作。归档的每套载体均应接受检验,合格率应达到100%。与纸质档案同时保存的电子档案可采取抽样检验的方法样本数不少于总数的20%合格率应达到100%。
5.1.2 检验项目。
5.1.2.1 载体有划痕,是否清洁。
5.1.2.2 有无病毒。
5.1.2.3 核实电子档案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审核手续。
5.1.2.4 核实登记表、软件、说明资料等是否齐全。
5.1.3 将检验结果填人电子档案人库登记表。检验有合的,应退回形成单位,重新制作。
5.2 移交手续验收合格后,档案保管部门在电子档案人库登记表上签字盖章。一式2份,一份交电子文件形成单位一份自存。
5.3 保管要求电子档案保管除应具备纸质档案一般的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条件。
5.3.1 归档载体应作防写处理。不得擦、划、触摸记录涂层。载体应直立存放,做到防尘、防变形。
5.3.2 环境温度选定范围: 14℃— 24℃;相对湿度选定范围:45%—60%。
5.3.3 存放时应注意远离强磁场,并与有害气本隔离。
5.3.4 电子档案在形成单位的保管,也应参照上述条件。
5.4 存效性保证
5.4.1 每满1年,对电子档案涉及的形成单位和档案保管部门的设备更新情况进行一次检查登记。
5.4.2 每满2年进行一次抽样机读检验。抽样率不低于10%如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恢复措施。
5.4.3 设备环境更新时应确认库存载体与新设备的兼容性,如不兼容,应进行电子档案的载体转换工作,原载体同时保留时间不少于3年。
5.4.4 磁性载体上的电子档案,每4年转存一次。原载体同时保留时间不少于4年。
5.4.5 定期检验结果应填人电子档案管理登记表。
5.5 利用
5.5.1 电子档案的封存载体不得外借。
5.5.2 利用时使用拷贝件。
5.5.3 利用时要遵守保密规定。
5.5.4 利用者对电子档案的使用应在权限规定范围之内。
5.5.5 具有保密要求的电子档案上网时必须符合国家或部门有关保密的规定,要有稳妥的安全保密措施。
5.6 电子档案的销毁鉴定。
5.6.1 电子档案的销毁鉴定,按国家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5.6.2 电子档案的销毁,应在办理审批手续后,方可实施。
5.6.3 非保密电子档案可进行逻辑删除。属于保密范围的电子档案被销毁时,如存储在不可擦除载体上,须连同存储载体一起销毁并在网络中彻底清除。
5.7 统计档案保管部门应及时按年度对电子档案的保管,利用等情况进行统计。
看了“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办法”还看了:
1.浅谈建设工程电子档案的特点与管理
2.浅谈电子化档案管理论文
3.企业档案管理规定
4.档案管理工作心得3篇
电子档案国产扫描仪有哪些
高速扫描仪哪个比较好用
一、紫光UniscanQ300+
建议零售价:¥10999
(1)采用600dpi彩色CCD扫描元件,结合USB2.0接口及高效的影像处理芯片,可达到30ppm/60ipm的扫描速度。
(2)超声波重张进纸检测功能,有效阻止多页同时送纸扫描,搭配可容纳100张A4尺寸文件的自动送纸器及9组可自行设定对应功能的单键扫描功能,能协助使用者在短时间内将大量文件数位化并存档。
(3)全方位的扫描软件可提供影像自动倾斜校正、影像黑边自动裁切、多种文件格式输出、文字自动识别、空白页侦测自动删除等多项优质功能,完全符合使用者对于文件数位化的高效率及品质的要求。
高速扫描仪
二、汉王高速扫描仪(HW-5000A)
建议零售价:¥15000
汉王高速扫描仪是汉王结合OCR(光学字符识别)应用,为满足用户高效快捷的扫描识别需求而开发的一款高速文档/票据/证卡扫描仪产品。整机设计简洁,维护简单,稳定性强,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文档/票据/证卡录入,图片扫描等信息处理场合,也是同等性能中的一款国产扫描仪。
(1)开机即扫(无需预热),操作简单,稳定性强;ADF容量高达75页;40ppm高速扫描,提高工作效率。
(2)超声波重张检测有效避免重张和卡纸;支持证卡扫描,介纸兼容性好;3000mm超长纸扫描,满足特殊文档扫描要求;易耗零部件更换简便,方便用户使用。
高速扫描仪购买
三、紫光UniscanQ2280
建议零售价:¥21999
(1)采用彩色接触式CCD扫描元件,扫描速度可达80ppm/160ipm(300dpi,彩色,A4),先进的反转式滚轮设计,进纸更顺畅。
(2)强大的自动裁切和纠偏功能,100页进纸器容量,满足办公需求,支持超长稿件扫描,可长达6米,超声波检测功能,杜绝漏扫高耐用和可靠的送纸机构设计。
扫描机品牌有哪些
选择一款品牌质量好的扫描机很重要,不仅给生活带来方便,而且也很耐用。那扫描机的品牌有哪些?PChouse带大家了解下吧。
1、佳能Canon,始创于1937年日本,十大扫描仪品牌,全球领先的生产影像与信息产品的综合集团,财富全球500强企业,佳能(中国)。
2、中晶MICROTEK,国内扫描仪旗砚品牌,上海高新技术企业,国内著名的影像产品出口企业,十大扫描仪品牌,全友集团独资企业,中晶科技。
3、紫光Unis,始于1988年北京,十大扫描仪品牌,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信息产业的高科技上市公司,北京市名牌产品,紫光股份。
4、爱普生EPSON,始创于1942年日本长野,十大扫描仪品牌,数码映像领域的全球领先企业,全球500强企业,爱普生(中国)。
5、明基BENQ,于1984年台湾,全球IT产业的领导者和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十大扫描仪品牌,明基电通股份。
6、惠普HP,始创于1939年美国,世界财富500强企业,十大扫描仪品牌,世界品牌500强,行业领导品牌,跨国大型企业,惠普(中国)。
7、方正FOUNDER,国内最有影响力的高科技上市企业之一,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国家技术创新试点企业之一,十大扫描仪品牌,北大方正集团。
现在的检察院一般用的都是非接触式扫描仪,因为很多历史档案资料保存的不是很好,不可以拆卷扫描,如果拆卷还比较麻烦。所以他们采用的都是这种不拆卷的扫描仪,一般的是德国的book2net系列和国产iscan系列的,根据案卷的多少选择合适的机器,从a4-A2幅面的都可以扫描。
可以扫描A2幅面、扫描速度0.3秒钟、采用矩阵式点对点扫描技术。
可以扫描立体的实物、帮助办案人员扫描一些作案工具等等。
*1、超A2幅面(611mmx458,2mm)非接触式扫描,无需拆档。左右可升降工作台落差范围0-12cm,适用于扫描各种厚度的图书,保持扫描台一直处于平衡状态(要求非接触式扫描,不接受平板或滚筒扫描)
*2、矩阵式CCD,点对点扫描技术。操作过程中可任意更多种语言选择,3亿次扫描处理器,使用寿命超长,book2net专业镜头,景深高达12.5cm(要求矩阵式点对点一次性彩色扫描方式,不接受线性扫描方式或矩阵式多次扫描方式)。
*3、40~50兆像素传感器任由客户支配,0.3秒扫描速度,1.9秒扫描周期,超快扫描速度,100-800dpi分辨率可调节。
*4、LED冷光源照明系统,恒温,寿命长,色彩还原佳。无红外线和紫外线辐射,安全可靠。
扫描仪什么牌子的好
知名品牌的话首选爱普生,其次佳能。还有国产的中晶也是扫描仪的老品牌了,本身就是生产制造光学仪器的,所以扫描质量上一点也不输给日本品牌。
价格方面,其实300元左右的就可以了。因为再高端的都要千元以上的高端扫描产品了。一般中低端的产品里,500~600元的扫描仪和300元左右的,在扫描效果方面没太大差别。500~600元的扫描仪也就是多一些功能而已,而且还都是一些你可能一辈子都用不上的鸡肋功能。比如扫描件以后一键发送邮件啥的,就这类很无聊的功能,然后给你附加不必要的价格。
更主要的是扫描仪产品的技术早就彻底成熟了,在同档次不同价位和不同品牌之间已经没有太大的技术差别了。所以没必要为了一些外在因素多花冤枉钱。对于一个扫描仪来说,效果好才是王道,其他都是浮云。
所以买个效果好的比功能多的更重要。
在类型上特别说明一下,最好购买使用ccd感光件的扫描仪,ccd扫描仪比较厚,体积稍大一些,但必定扫描效果好,特别是色彩更饱满。
而现在市面上一般都推荐你购买cis或led感光件的扫描仪,这种扫描仪唯一的好处就是体积做的比较小,可以做的很薄。但是扫描效果欠佳。
扫档案用哪种扫描仪好?
要根据需求来,工程档案和文书档案扫描仪选择是不同的,文书中相关单位A3幅面资料多少也影响设备选型。个人总结一般情况:
文书档案多用馈纸式扫描仪,A3幅面的就有点贵,比如HPScanjet_9120,常见A4我单位一般用柯达的,这种机器好处就是扫描质量还行,卡纸和漏扫相对比较少,速度50张/分钟算是比较中规中矩的。
工程档案因为涉及工程图,特别是竣工图,因为即便施工图你用PDF套电子章,但竣工图是绝对不能那么做的,必须用大图扫描仪做。
一般单位的档案部门整自己单位的文书档案选个9120基本就能解决大多数问题,专业档案整理单位需要用柯达的专业机型(比如柯达I3200),A4幅面的大概要9万多一台吧。
干货:档案数字化加工,核心7大步骤,档案管理人必备!
档案数字化具体流程:从档案的收集、扫描录入、整理、归档入库、利用、统计、编研、鉴定等过程实现全生命周期的自动化管理。
1、档案收集:按照档案形成的规律,把各企业单位分散的材料进行接收、征集、集中起来。
2、档案整理:根据不同需求,对收集起来的档案分类组成有序体系,规范化处理。
3、扫描录入:将有价值的档案进行分类扫描录入系统归档,采用会博通档案管理系统,分类保管档案。
4、归档入库:根据国家档案分类要求标准,建立标准档案分类,进行归档。
5、档案利用:通过会博通档案管理系统的借阅手续,是档案资料直接可以为各企业单位提供档案利用服务工作。
6、档案统计:运用会博通统计技术和方法,通过表册和数字的形式描述和分析档案工作的各种现象、状态和趋势情况,可以了解和掌握档案工作总体情况。
7、档案鉴定:利用系统甄别档案文件的现实价值和历史价值以及年限,进行存毁的判断条件。
8、档案销毁:根据不同年限档案、不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在系统上导出目录,将相对应的档案消除或销毁。
利用会博通档案管理系统,一款专业的档案管理软件,会博通功能涵盖档案收集、档案著录、档案查询、档案借阅、档案利用、档案统计、档案鉴定、档案销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适用于科技档案管理、人力资源信息管理、证照管理、客户资料管理、文件资料管理等等,同时还适用于自动化办公应用。基本上一个软件就能够满足一个企业当中,不同人员的办公需求。
浅谈如何做好仪器设备档案管理
@@通过这两年从事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工作,我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了解和把握,之前我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我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可有可无,因为以前档案从来没有专人管理,许多仪器设备都没有建档,丢失了、损坏了也无从查起,现在我才明白,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是单位健康发展的需要,档案管理工作是本单位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是提高单位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必要条件,也是维护历史真实面貌的一项重要工作。科学规范的管理档案,是衡量一个单位业绩与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档案不仅记载着这个单位发展过程,还在向社会各方面展示着单位的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作为一名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热爱本职工作,工作责任心要强、一定要认真做好新进设备的及时建档,还要及时将所有准用仪器设备资料进行收集归档,为领导适时调整经营策略提供准确依据,还要掌握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先进的管理方法管理档案的基本技能。与以往的档案管理工作相比,如今的档案管理工作新增加了信息化的管理,将以往的纸质档案与现代的电子档案结合共同管理。所以作为档案管理人员还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信息,来改变档案管理工作的及时和灵活性,科学合理的管理档案优化管理机制,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能力,逐步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