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整理
所谓资料整理主要是指对文字资料和对数字资料的整理。资料整理是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调查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审查、检验,分类、汇总等初步加工,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并以集中、简明的方式反映调查对象总体情况的过程。
资料整理的内容
资料整理的主要内容有: 原始资料整理、样品分析质量评定、背景值和异常下限的确定、数据处理、地球化学图表的编制,以及报告的编制等。除上述内容外,其他内容另立章节叙述。
1.原始资料整理
化探原始资料具有长期使用价值,应进行审核、整理,并妥善保管。原始资料包括:各种样品和标本、野外记录、送样委托单、各种样品和标本的分析和鉴定报告、各批次的内检和外检结果及分析说明书、采样位置图、异常检查和验证的所有资料、各种统计分析计算资料、测量资料,以及所收集的前人资料和文献等。
各种原始资料都应清理、审核、登记和造册,确保其系统性与完整性,并由专人保管,建立使用制度。
2.报告的编制
化探报告是整个野外和室内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报告内容应真实反映客观情况,各种论点应以充分的实际资料为依据,并与各类图表互相印证。报告可参照下列提纲编写。
(1)工作概况
1)各类样品采集数和采样密度;
2)采样和样品分析质量综述;
3)采样布局;
4)各类异常数、异常总数、见矿异常数和矿产种类。
(2)资料整理方法
1)数据处理的方式、方法和所用指标;
2)背景值和异常下限的确定;
3)异常筛选和评价方法。
(3)异常
按异常分类分别叙述,主要内容是: 该类异常所处地质条件,异常分布情况,用已知矿产情况和检查成果评述该类异常成矿地质条件和地球化学特征等。
(4)成矿预测
主要是从地球化学特征评述工作区成矿规律,并进行成矿预测。
(5)存在问题及建议
报告中所用异常分类(摘自 “物探化探生产技术管理制度”): 凡经确定的物探化探异常,无论已达到的工作程度如何,均应综合考虑其地质起因、地质找矿意义和工作(认识)程度,按以下标准分类,并在以后随着工作程度的提高和认识的深入,继续考虑其类别归属,必要时应及时更改。
甲类异常: 见矿异常。
按其在矿的发现和评价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分为两个亚类:
甲1类异常: 据已发现了矿或扩大了已知矿的储量远景的异常。具体包括: 过去无矿产情报,后发现了有用矿产的异常; 过去有矿产情报但未评价,后肯定为有用矿产的异常,原为已知矿,后较大地扩大了矿产储量的异常。
甲2类异常: 反映了已知矿床,在矿床发现和评价中未起过显著作用的异常。
乙类异常: 对找矿和解决其他地质问题有意义的异常(包括推断的矿致异常)。分为三个亚类:
乙1类异常: 反映了已知矿化、矿点、矿床或对成矿有严格控制作用的地质体、地质
构造部位或构造型式,但从异常的分布范围和强度等特征来看,还可能有新的重要发现的异常。
乙2类异常: 反映超基性岩体等可能含矿、控矿或对找矿有其他指示作用的地质体、地质构造部位或构造型式,或反映对解决其他地质问题有指示作用的地质体、地质构造部位或构造型式,但尚未发现赖以做出肯定或否定推断的直接证据的异常。
乙3类异常: 推断的矿致异常,或推断的反映含矿、控矿或对找矿有其他指示作用的地质体,地质构造部位或构造型式的异常,以及推断对解决其他地质问题有指示作用的地质体、地质构造部位或构造型式的异常。
丙类异常: 性质不明异常。
分为两个亚类:
丙1类异常: 已进行了较充分的物探化探工作,但由于各种原因,仍不能判定其性质,不能排除其在找矿和解决其他地质问题方面的意义的异常。
丙2类异常: 物探化探工作不够充分,尚解释不了的异常。
丁类异常: 有充分资料,按目前的认识水平和地质需要,认为其在找矿和解决其他地质问题方面均无意义的异常。
整理资料的方法
资料的加工整理是科研的重要辅助工作。为了便于对资料的分析研究,把搜集的片断、零乱的资料按不同的研究任务和性质,采用核对考据、挑选淘汰、汇总统计加工的方法进行加工整理,是特别需要的。核对考据是把资料进行核实、鉴定,了解它的真实性、科学性、整体性和可比性等。之后,应对搜集的资料进行选择、淘汰。在此基础上,把大量分散、零乱的、片断的同类资料综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有系统的,一目了然的统一体,以便对资料进一步研究分析。最后,对加工整理出来的资料分门别类地登记保管。
所谓资料,一般是指具有一定理性认识价值和学科特定内容的信息形式,广义的资料包括文字、数字、图表、符号、录音带、录像带、计算机磁盘等,狭义的资料一般仅指文字或印刷品内容。
二.资料和文献的搜集和整理
(1) 通过图书馆搜集资料
(2)通过个别交流来搜集
(3)通过个别交流来搜集
①通过相关词运用搜索引擎查询相关网页、网站,再查询相关资料,并把有用的下载,编辑整理成文档,存于磁盘或打印
②访问一些专门的网站,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点击所需相关内容,查询相关资料并选择下载、保存。
二)整理
整理资料是继搜集资料之后,作为科学研究操作程序的继续,是一种对于有价值信息的自觉的加工与管理。整理资料的目的是为了便于保存与应用。其通常步骤为:
1. 分类
分类是管理的开始。这里指的是在特定的专题中,建立资料的种属关系。资料的整理工作是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研究结论最终是从观察、调查、测量中获得的事实资料中分析并推论出来的,被整理的事实资料是否真实、可靠、准确,将直接影响到结论是否正确、可靠,所以说,做好资料的整理是做出科学结论的前提。而资料整理的核心工作就是资料分类。要进行资料分类首先解决按什么标志分类,而分类标志就是资料分类所依据的特征
资料整理最根本的要求是什么
资料整理最根本的要求是真实性原则。资料整理一般是指对文字资料和对数字资料的整理,其原则包括真实性、合格性、准确性、完整性、系统性、统一性、简明性、新颖性,其中,真实性排在第一位。
资料整理最根本的要求是什么
资料整理是以调查研究为目的,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调查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审查、检验、分类、汇总等加工,使其变得更加系统化和条理化。
文字资料通常是通过结构化的调查问卷及访问表格得来的,涉及大量调查对象,对此可进行统计分组、汇总等工作。
数字资料是调查研究中心定量分析的依据,一般是无结构的观察、访谈材料和文献资料,或是少数典型和个案的材料,多半以表格或图形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