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认定办法
法律分析:决定档案保存价值的因素:档案的保存价值是由档案对于社会主义事业以及长远的历史作用决定的。档案是否具有保存价值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档案自身的特点和状况,主要是指档案的内容、时间、来源、可靠程度、外形特点等各种情况,这是决定档案保存价值的基础。二是社会利用的需求,这是决定档案价值的社会因素,失去社会对档案的需求,档案也就失去了保存价值。
鉴定档案价值的原则:必须从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用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观点,判定档案的价值。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第十五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向档案馆移交档案,档案馆不得拒绝接收。经档案馆同意,提前将档案交档案馆保管的,在国家规定的移交期限届满前,该档案所涉及政府信息公开事项仍由原制作或者保存政府信息的单位办理。移交期限届满的,涉及政府信息公开事项的档案按照档案利用规定办理。
第十六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发生机构变动或者撤销、合并等情形时,应当按照规定向有关单位或者档案馆移交档案。
档案年龄认定最新规定
一、退休档案年龄的认定是以档案为准还是以身份证为准
1、对退休档案年龄的认定是,实行居民身份证与职工档案相结合的办法。
2、当本人身份证与档案记载的出生时间不一致时,以本人档案最先记载的出生时间为准。
3、法律依据:《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第一条 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该退休。
(一) 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
(二) 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五十五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
本项规定也适用于工作条件与工人相同的基层干部。
(三) 男年满五十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四) 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二、职工退休的待遇一般有哪些
1、退休只有退休金和医疗保险。
2、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的计算基础是社会平均工资,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新人”为例,其基本养老金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养老金=(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1%]+个人账户存额/计发月数(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
教师身份证更名后人事档案怎么认定
认定的方法是:
公安机关会在各种档案信息中对公民的曾用名如实加以记载即可,公民只需到公安机关开具名字变化的证明即可。
档案年龄认定最新规定2022
【1】根据劳社部发〔1999〕8号文件要求:采取身份证和人事档案相结合的办法,来认定职工的出生时间。【2】身份证不是认定出生时间的唯一标准。根据劳社部发〔1999〕8号文件要求:如果二者记载发生不一致的情况,应按人事档案最先记载的出生时间为准。总的来说,即使到了2022年,办理退休的时候,也不会完全按照身份证上所记载的时间,来对职工出生时间的认定。主要原因有2点:一是关于职工出生时间的认定,国家层面是有明确制度要求的;二是身份证不是认定出生时间的唯一标准。2022年还是之前或者是今后办理退休时,如果身份证年龄和职工档案年龄是一致的,那么按照哪个年龄办理都可以,也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如果两者显示的年龄有出入和偏差,也就是这两个年龄不一样,那么,是必须严格按照职工档案中最初的一份表格中记载的出生年月日来计算法定退休年龄的,这既是法规要求,也是为了进一步规范退休年龄计算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