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存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的主要是明清时期的历史档案。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是专门保存明清两代中央国家机关档案及皇室档案的国家级档案馆,收藏有明清两代中央机关和少数地方机关档案。档案馆保管的明清历史档案共74个全宗,约1000余万件(册),其中明代档案3000多件,其余绝大多数为清代档案。馆藏档案中,汉文档案约占80%,满文档案约占20%,蒙文档案5万多件(册),还有少量其他民族文字的档案以及英、法、德、俄、日等外国文字的档案。
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下设古物馆和图书馆,图书馆下又分设图书部和文献部,文献部即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前身。1927年6月,文献部改称掌故部;1928年10月,掌故部改称文献馆;1951年5月,文献馆改称档案馆;1955年12月,故宫博物院档案馆划归国家档案局管理,改称第一历史档案馆;1959年10月,第一历史档案馆并入中央档案馆,称中央档案馆明清档案部;1969年12月,明清档案部重新划归故宫博物院,称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1980年4月,明清档案部从故宫博物院独立出来,改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后为国家档案局直属文化事业单位;2016年12月20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迁建工程开工,计划于2019年8月底主体封顶并进行内外装修及设备安装,2020年3月前交付使用。
在校大学生的档案保存在哪,是档案馆还是学院里?
档案馆。
在校大学生,通过全国高考正常升学的,大学档案应当在学校的档案馆保存。一般大学都有保存档案的资格,所以档案是由档案馆寄存到 。若非统招生,类似专升本的情况,或者学院拥有独立保存档案的资格,那么自己的档案有可能寄存在学院的档案馆处。
大毕业生档案的作用:
1,大学毕业生档案,是用人单位考察录用人员的重要依据。大学毕业生档案中,体现着大学毕业生的学习经历,包括学历档案、政治面貌材料等,体现着大学生个人的学习、思想各方面的表现,相应的记录将伴随大学生的一生。因此,大学毕业生档案,对于用人单位考评大学生本人的思想和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2,大学毕业生档案还是维护个人权益和福利的重要凭证。比如,大学毕业生将来要评职称,或者是将来要考各种资格证,同样需要档案。又比如,考研究生,考上之后,同样需要调档。很多重要的大学生的个人证件,将来还会陆续装到个人档案之中。
3,考上了公务员或者考上了教师,一般情况下,档案的管理,是由具有档案管理权限的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等直接进行接收和管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用人单位,都具有档案的管理权限。比如,大学生毕业后到外资企业工作或者是进入私营企业就业,这些企业,就没有管理档案的权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学籍档案
档案保存年限的规定
不同类型的档案保存的期限是不一样的,例如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类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可以少于三十年,涉及国家安全或者重大利益以及其他到期不宜开放的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可以多于三十年。
我国法律规定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三十年向社会开放。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类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可以少于三十年,涉及国家安全或者重大利益以及其他到期不宜开放的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可以多于三十年,具体期限由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订,报国务院批准施行。
档案馆应当定期公布开放档案的目录,并为档案的利用创造条件,简化手续,提供方便。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组织持有合法证明,可以利用已经开放的档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十九条 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三十年向社会开放。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类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可以少于三十年,涉及国家安全或者重大利益以及其他到期不宜开放的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可以多于三十年,具体期限由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订,报国务院批准施行。
档案馆应当定期公布开放档案的目录,并为档案的利用创造条件,简化手续,提供方便。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组织持有合法证明,可以利用已经开放的档案。
档案馆如何保存党政机关财务票据
档案馆如何保存党政机关财务票据。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财务档案的管理,确保各种财务档案的完整、安全、最大限度发挥其价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规定,结合中心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财务档案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因此财务部门应设专人管理档案。财务档案包括会计凭证、会计簿、会计报表、各类票据以及其他财务资料等。
第三条财务档案的归档范围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酒总凭证、其他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固定资产明细账、辅助账、其他会计账。
财务报告类:包括月度、年度财务报告、其他财务报告报告中要有会计报表、附表、附注及必要的文字说明。
票据类:中央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统一收据、资金往来收据、国税、地税机打发票、经税务部门批准的自印票据、已作废的各种票据、已使完的各种票据存根等。
档案馆接收现行机关保存期满的档案的方法有两种
档案馆接收现行机关保存期满的档案的方法有两种:逐年接收和定期接收。
档案室是国家档案事业的基层组织,必须遵守党和国家关于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依法从事本单位的档案工作,这是做好档案室工作的基本前提。同时,为了贯彻执行档案工作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档案室还应该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建立健全本单位档案工作的规章制度,使本单位的档案工作有章可循,从而将本单位的档案工作纳入国家档案事业法治建设的轨道,这是开展档案室工作的基本保证。
档案室应该是集中统一管理本单位全部档案的信息中心。因此,要创造良好的基础和物质条件,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管理是手段,利用是目的。档案室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为单位领导决策和各项工作服务。档案室工作是否有效,是从利用工作表现出来的。利用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档案室的发展,影响单位工作效益的提高。如果档案室只起“一把锁”的作用,就得不到领导和业务人员的重视与支持。档案室要根据本单位工作利用档案的特点,编制各种检索工具和参考资料,开展各种利用工作,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档案室的性质
1、档案室是机关的内部组织机构;
2、档案室是保存档案的过渡性机构;
3、档案室的主要任务是服务于本机关,档案室档案的来源局限于本机关,馆藏档案构成具有单一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
第十三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按照国家档案局关于档案移交的规定,定期向有关的国家档案馆移交档案。
属于中央级和省级、设区的市级国家档案馆接收范围的档案,立档单位应当自档案形成之日起满20年即向有关的国家档案馆移交;属于县级国家档案馆接收范围的档案,立档单位应当自档案形成之日起满10年即向有关的县级国家档案馆移交。
经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检查和同意,专业性较强或者需要保密的档案,可以延长向有关档案馆移交的期限;已撤销单位的档案或者由于保管条件恶劣可能导致不安全或者严重损毁的档案,可以提前向有关档案馆移交。
档案馆档案的来源、收集范围和要求
(1)档案馆的收集来源
档案馆保存的档案主要来自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接收现行组织单位的档案; 按照国家规定,现行机关档案中具有长远保存意义的部分,需要定期向档案馆移交,因此它是档案馆档案不断增长和丰富的主要源泉。
二是撤销组织单位的档案; 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机构改革和行政区划调整等各种原因被撤销的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组织形成的档案。
三是征集历史档案; 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各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以及著名人物形成的档案材料,也包括革命历史档案和旧政权档案。
四是档案馆之间交接档案; 由于行政区划的调整和档案馆网结构的变化原因,使档案馆的设置和保管范围随之调整,因而产生档案馆接收其他档案馆档案的情况。全宗群分散档案集中到相应的档案馆,属于其他档案馆保存范围的应向有关档案馆转交。
(2)档案馆的收集范围
根据分层负责集中统一保管档案的原则,各档案馆的接收范围有所不同:
中央一级档案馆: 收集现行机关和撤销机关的档案,具有全国意义的革命历史档案和旧政权档案、有关历史资料以及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接收的档案。
省(市)、自治区档案馆: 收集省级各机关、团体及其所属单位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现行机关和撤销机关的档案。具有全省意义的革命历史档案和旧政权档案,省委和省人民政府决定接收的档案。
省辖市(州、盟)和县级档案馆: 收集省辖市(州、盟)和县级各机关、团体及其所属单位具有永久和长期保存价值的现行机关和撤销机关的档案。本县革命历史档案和旧政权档案,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决定接收的档案。
各类专门、专业性的档案馆: 根据党政领导机关、专业主管机关和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有关规定,收集属于本馆专藏的档案和有关资料。
(3)档案馆接收档案的要求
为了保证档案馆档案的质量和接收工作的顺利进行,国家档案馆在接收档案时应遵循以下要求:
1、应保持全宗的完整性,并按规定整理好;
2、一个机关单位形成的全部档案作为一个整体,统一移交给一个档案馆,不能随意分散;
3、进馆档案要齐全完整,进行统一的分类整理,正确划分保管期限;
4、立档单位编制的组织沿革、全宗指南、检索工具和有关资料应随同档案一起接收;
5、交接双方必须根据移交目录清点核对,并在交接文据上签名盖章。
存档案的地方叫什么?
档案馆。
档案馆是收集、保管档案的机构。负责接收、征集、管理档案和开展档案利用等。中国周代的天府,汉代的石渠阁,唐代的甲库,宋元的架阁库,明清的皇史宬等,都是历代保管档案的机构。建国后,从中央到地方都成立了档案馆。
扩展资料:
档案馆属于党和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是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是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工作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我国多数档案馆是统一保管党和政府机关档案的管理部门,所以它既是党的机构,又是国家机构。
档案馆的具体任务,主要有三个方面:
1、 接收和征集本级各机关、团体及其所属单位具有长期和永久保存价值的档案以及有关资料,科学地管理;
2、 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开展档案资料的利用工作;
3、 参与编修史志工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档案馆
个人档案一般保存多少年
个人档案一般保存法律没有明确时间规定。
按照国家规定应当形成档案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建立档案工作责任制,依法健全档案管理制度。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下列材料,应当纳入归档范围:
1、反映机关、团体组织沿革和主要职能活动的;
2、反映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主要研发、建设、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以及维护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权益和职工权益的;
3、反映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城乡社区治理、服务活动的;
4、反映历史上各时期国家治理活动、经济科技发展、社会历史面貌、文化习俗、生态环境的;
5、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归档的。
非国有企业、社会服务机构等单位依照第二项所列范围保存本单位相关材料。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向档案馆移交档案,档案馆不得拒绝接收。
经档案馆同意,提前将档案交档案馆保管的,在国家规定的移交期限届满前,该档案所涉及政府信息公开事项仍由原制作或者保存政府信息的单位办理。移交期限届满的,涉及政府信息公开事项的档案按照档案利用规定办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第十九条 档案馆以及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机构应当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便于对档案的利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适宜档案保存的库房和必要的设施、设备,确保档案的安全;采用先进技术,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档案馆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应当建立健全档案安全工作机制,加强档案安全风险管理,提高档案安全应急处置能力。
档案馆可以存钱么
不可以。
档案馆属于事业单位。档案馆是指为适应现代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需要,由市政府主城建档案馆管理的档案按照有关规定。档案馆属于党和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档案馆是收集,保管档案的机构。负责接收,征集,管理档案和开展档案利用等。中国周代的天府,汉代的石渠阁,唐代的甲库,宋元的架阁库,明清的皇史_等,都是历代保管档案的机构。
档案存放机构有哪些
法律分析:档案一般存放机构有:一、人才:户口所在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局或人社局(师范毕业生的档案实在户口所在地教育局存档);二、报到证签约单位:毕业时报到证的报到单位(签约单位或者签约单位委托存档的人才);三、毕业学校(颁发毕业生最高学历的毕业大学);四、企事业单位:具有人事权的事业单位,股份制企业和国有企业人事部门或者企事业单位委托的人才中心存档。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 第五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把档案事业建设列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建立、健全档案机构,确定必要的人员编制,统筹安排发展档案事业所需经费。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加强对本单位档案工作的领导,保障档案工作依法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