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做法可以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强化硬件。投资270万元,在新办公场所专门划出300平方米作为智能化档案室,标准设置阅档室、数字化档案室、管理员办公室、档案库房等分区,购置20组“RFID智能档案柜”,并配备档案消毒柜、加湿器、灭火系统等设备。安装了智能门禁和360度无死角监控,可实现24小时实时防护监管、防盗、温湿度控制、全方位视频监控等五个系统。按省级1人/千卷的标准,充实了3名高素质档案专职管理人员,实现了党建专人专管。建立健全了档案室“八项制度”,实现了档案管理规范化、流程化、智能化。 二是突出智能。通过电脑输入姓名或身份证号,自动识别该档案的存放位置,并自动转层,精准定位到该档案。在存取该档案时,档案柜能够同步显示该档案的存取状态,并在后台记录存取信息,实现了“定位到本、实时监管”。济宁市太白湖新区智能化档案管理库房。 三是实现共享。搭建市、县区、街道(镇)三级综合档案馆局域网,在三个综合档案馆接入山东省档案馆档案目录数据库,方便群众网上查询档案。 这些做法有力地推动了济宁市档案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