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具体内容
法律分析:个人档案内容包括:1、高中档案;2、大学中的学习档案;3、派遣证或三方协议;4、转证定级表。;5、工资行政介绍信。其中派遣证是派遣你到第一公司的一个证明,会有第一家入职公司的信息和公章;三方协议是本人、公司和人才中心三方的协议书,也会记载第一家入职公司、人才中心的信息和公章。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第三条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档案工作,把档案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档案事业发展经费列入政府预算,确保档案事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档案内容有哪些
法律分析:个人档案内容包括:1、高中档案;2、大学中的学习档案;3、派遣证或三方协议;4、转证定级表。;5、工资行政介绍信。其中派遣证是派遣你到第一公司的一个证明,会有第一家入职公司的信息和公章;三方协议是本人、公司和人才中心三方的协议书,也会记载第一家入职公司、人才中心的信息和公章。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第三条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档案工作,把档案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档案事业发展经费列入政府预算,确保档案事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档案包括哪些内容
档案包括学籍信息、政治面貌信息、专业技术职称、反映科研水平、培训经历、政审材料、党团材料等。
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其中包括学籍信息、政治面貌信息、奖惩材料、因公出国人员审批表、职称、注册的相关信息等。
档案,是直接形成的历史纪录,档案是由官方机构、半官方机构、非官方机构以及一定的个人、家庭和家族形成的,是由文件有条件地转化而来的,具有历史再现性、知识性、信息性、政治性、文化性、社会性、教育性、价值性等特点。
档案资料包含哪些?
个人档案内容包括:1、高中档案;2、大学中的学习档案;3、派遣证或三方协议;4、转证定级表。;5、工资行政介绍信。其中派遣证是派遣你到第一公司的一个证明,会有第一家入职公司的信息和公章;三方协议是本人、公司和人才中心三方的协议书,也会记载第一家入职公司、人才中心的信息和公章。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第三条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档案工作,把档案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档案事业发展经费列入政府预算,确保档案事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档案里都有什么?
档案里主要有以下一些内容:
一、学籍信息。一般人都会有从高中起的成绩单、毕业生登记表、体检报告,有的还会有高考填的志愿和一些卷子(囧)。大学毕业的话有派遣证,到硕士还会有论文答辩相关的材料。
二、政治面貌信息。你的入团、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转正申请书,自传等等。
三、奖惩材料。一般都是重大的获奖或者例如没有参加过某教组织的证明。老一些的有文革时期的各种材料。
四、工作之后的职工履历表、转正定级表,历年的考核表、事业单位的有工资变动审批表(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的变化都要填)、领导职务任命表等。
五、因公出国人员审批表。
六、职称、注册的相关信息。
七、其它杂七杂八的各种证明材料,越老的人的档案内容越丰富。
一般接触档案的都是单位人事部门或者保管档案的部门(如各种人才机构),一般警察在调查的时候也会到单位翻阅相关的档案,公证处的人也会来要求根据档案内容提供相关证明。现在档案里要求必备的内容已经越来越少了,而且大部分都是当年自己填的。但档案依旧很重要,许多东西还是以档案为准。
个人档案有什么内容
个人档案是记录一个人的主要经历、政治面貌、品德作风等个人情况的文件材料,起着凭证、依据和参考的作用,在个人转正定级、职称申报、办理养老保险以及开具考研等相关证明时,都需要使用档案。而且,随着人事服务工作的发展,个人档案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
大学毕业生的档案中应该包括下列材料:
一、高中阶段材料
(1)高中毕业生登记表
(2)高中生学籍卡
(3)高中三年学生成绩登记表
(4)入团志愿书
(5)表彰材料
(6)其他应归档材料
二、报考高校时形成的材料(电子档案下载的三张表格)
(1)普通高校招生考生报名登记表
(2)考生当前信息(含高考成绩、志愿等)
(3)普通高校招生考生体格检查表
三、高校阶段形成的材料
A.必须归档的材料:
(1)学生登记表
(2)高校毕业生登记表
(3)学习成绩登记表(包括学士学位获得情况)、素质课程成绩登记表
(4)师范生的教育实习成绩表,非师范生的专业实习成绩表
(5)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通知书
(6)体检表、军训情况总结表
B、其他应归档材料
(1)各种奖励材料(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优秀团员、优秀团干、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材料)
(2)各种专业证书复印件(大学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普通话水平、英语专业四、八级证书等)
(3)各种聘书(在学生会、团委会等部门任职的聘书)
(4)党员材料(党校培训结业证书、入党志愿书、入党申请书、入党转正报告、预备党员考察表、自传、入党综合考察报告等)
(5)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
(6)毕业论文评语
(7)其他应归档材料
扩展资料:
1、高中阶段应归档的材料,是新生入学报到后,自带的或者由档案室发通知请他们到母校索取来归档的材料。仍有不少学生因各种原因没有高中阶段材料归档。
2、报考时的电子档案下载后归档的材料.
3、高校阶段形成的材料,A类必须归档的材料是每人都有的,B类因各人情况不同,归档的材料也不相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个人档案袋
档案里都有什么?
档案里主要有以下一些内容:
一、学籍信息。一般人都会有从高中起的成绩单、毕业生登记表、体检报告,有的还会有高考填的志愿和一些卷子(囧)。大学毕业的话有派遣证,到硕士还会有论文答辩相关的材料。
二、政治面貌信息。你的入团、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转正申请书,自传等等。
三、奖惩材料。一般都是重大的获奖或者例如没有参加过某教组织的证明。老一些的有文革时期的各种材料。
四、工作之后的职工履历表、转正定级表,历年的考核表、事业单位的有工资变动审批表(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的变化都要填)、领导职务任命表等。
五、因公出国人员审批表。
六、职称、注册的相关信息。
七、其它杂七杂八的各种证明材料,越老的人的档案内容越丰富。
一般接触档案的都是单位人事部门或者保管档案的部门(如各种人才机构),一般警察在调查的时候也会到单位翻阅相关的档案,公证处的人也会来要求根据档案内容提供相关证明。现在档案里要求必备的内容已经越来越少了,而且大部分都是当年自己填的。但档案依旧很重要,许多东西还是以档案为准。
档案工作的内容
档案工作的基本内容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检索、开发利用等过程,通常称为档案工作的七项业务环节。
第一步:收集
档案的前身是文件,文件是在社会活动中分散形成的,文件办理完毕后,便于查考,对分散的文件进行挑选,选择有继续保存价值的文件,经归档整理后,集中保存在单位的档案管理机构。
若干年后具有长远保存价值的档案,应按照规定移交有关档案馆保存,这就是档案的收集工作。
档案收集工作是分散到集中的过程,它是档案工作的起点,也是档案工作的首要环节。
第二步:整理
收集的 档案 是相对零乱的,因为档案数量较多,内容复杂,为了便于管理和利用,需要对零乱的档案进行分门别类,使之规范有序,这就是档案的整理工作。
档案整理工作是由零乱到系统,从无序到有序,它是档案工作的基础。
第三步:保管
随着时间推移,由于自然的和人为的各种因素影响,档案总是处于渐变性的自毁过程,甚至造到突变性的破坏,比如:纸张发黄变脆、字迹褪色、火烧、水淹、虫蛀、霉变等。
为了解决档案的不断损毁和长远利用问题,就需要对档案进行妥善保管,采用各种有效的保护措施,保证档案的完整与齐全,延长其寿命,这就是档案的保管工作。
第四步:鉴定
档案数量日益增多,有些档案失去了保存价值,为了防止档案的庞杂,就需要剔除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并进行销毁,还要区分不同档案的保存价值,以便分级保管,发挥重要档案的作用,这就是档案的鉴定工作。
第五步:统计
对档案进行科学管理,需要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摸清家底”。
因此,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状况进行数量的统计、分析和研究,这就是档案的统计工作。
第六步:检索
档案数量很多,基本上是按照自身形成的规律整理和存放的,但利用档案的要求则是特定的、多方面的。
利用者面对浩如烟海的档案,要查找自已所需要的档案,犹如“大海捞针“,这就需要编制成套的检索工具,从各种途径揭示档案的内容,供档案人员和利用者使用,解决数量庞大的档案资源与利用者的特定需求,这就是档案的检索工作。
第七步:开发利用
保存档案的目的是向社会提供利用服务,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
为了能使档案的作用及时、充分的发挥出来,需要档案人员开辟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方式方法,对档案进行研究挖掘,向利用者介绍档案馆(室)藏,提供档案信息服务,这就是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
档案工作七大业务环节之间的关系
(1)各项业务环节都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不可少、相对独立。
(2)各项业务环节是相对独立,但不是绝对独立。不能机械的划分先后顺序,注意业务环节的衔接、相互交叉、渗透和影响,做到全面、统筹、协调、共同发展。
(3)各项业务环节是彼此依存相互制约的一个整体,不能把各业务环节进行割裂。
比如:收集工作必须与整理、鉴定工作相结合,整理工作与检索工作相结合。
(4)各项业务环节之间是一种基本关系,即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检索都是为档案开发利用环节创造条件的,它们属于档案基础业务工作,所以档案工作又可以划分为基础业务工作和开发利用工作。
关系:没有基础业务工作,但无法开展开发利用工作,没有开发利用工作,基础业务工作则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工作的目标。
需要妥善处理两者关系,不能忽略和轻视任何一项工作,两者不可偏废。
个人档案包括哪些内容
个人档案收集有以下10大类材料:
第—类:履历材料
1、干部、后备干部(提拔)、党群机关工作人员、国家公务员、工人。教师、学生、公安人员、医务人员、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队员、学员等各类人员的履历表、登记表、简历表;
2、军人履历书,在重新装订时可按履历、自传、鉴定、政历问题审查结构四个部分分别归入一、二、三、五类。其第一类履历部分可包括本人履历、家庭情况、爱人情况、社会关系。军衔等级登记表等项、中间空白页如不影响材料内容的可以取出。
3、主要反映个人经历的各类登记表、调查表、审查表;
4、个人参加革命活动简历材料;
5、更改姓名材料(包括个人报告、组织批复、旁证材料);
6、其他由本人填写反映个人经历情况的各种表格;
7、履历表、简历表中兼有组织鉴定、意见等其他内容的,可按其主要内容、材料性质归入第一、三、九类。
第二类:自传材料
1、干部本人在各个时期所写的自传;
2、其他由本人写的叙述经历、家庭情况、社会关系的自传性质的材料。
第三类:鉴定、考核、考察材料
1、个人鉴定;
2、干部、党群机关工作人员、国家公务员党员、团员、学生等各类人员的鉴定材料;
5、毕业、结业、出国、出境、调动、疗养、劳动鉴定及其他一些鉴定性质的材料;
4、组织正式出具的鉴定性干部表现情况材料;
5、民主评议干部的综合材料;
6、党员民主评议表;
7、干部任职考察综合材料,组织审定的考察材料(考察材料附干部任免表后的归入九类);
8、领导干部年度工作考核表,年度考核登记表(国家公务员年度考核登记表);
9、高等学校招生政治思想品德考察表;
10、干部个人的审计报告或审计意见材料,离任审计考核材料。
第四类:学历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材料(包括学历、学位、学绩、培训结业成绩表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考绩、审批材料)
1、各类学校的报考书、报考表;
2、各类学校选拔学生登记表、审查表;
3、毕业生登记表、高等学校毕业生统一分配工作登记表;
4、学习成绩单、记分册(包括自学考试、业务培训成绩单),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成绩合格登记表;
5、教育部门出具的学历证明材料;
6、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出具的学历证明材料;
7、干部本人业务自传;
8、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表;
9、聘任、套改、晋升、解聘专业技术职务(称)审批表、登记表;
10、干部创造发明、科研成果鉴定材料、各种著作及有重大影响的论文目录;
11、毕业论文的评语及论文获奖通知书;
12、各大学毕业生学位评定书、晋升学位审批表;
13、反映千部学历才识、专业技术方面情况的其他材料。
第五类:政治历史情况审查材料(包括甄别、复查材料和依据材料、党籍、参加工作时间等问题的审查材料)
1、有关干部本人历史重要关节问题的审查材料(审查材料是指包括调查报告、审查结论、上级批复、本人对结论的意见、检查交待或说明情况的材料,主要证明材料);
2、党籍、党龄、国籍、参加革命工作时间的审查材料(个人申请、组织审查报告及所依据的材料、上级批复等材料);
3、更改民族、出生日期、家庭出身、本人成份的审查材料(个人申请、调查报告、审查结论、上级批复、本人对结论的意见、主要证明材料);
4、家庭成员及主要社会关系的证明材料、平反通知、平反决定或复查意见等(父母亲走资派平反通知、平反决定归入十类);
5、带有组织上政治历史审查意见的登记表、调查表、审查表;
6、各类学校学生(考生〕政治情况审查表;
7、应征公民政治情况登记表;
8、干部爱人情况登记表;
9、入伍时间批注、入伍时间证明;
10、政治历史问题与违纪错误混同一起的结论、调查报告、处分决定等材料,一律放第八类,凡未给予处分的,以政治历史问题为主,归第五类,以违纪错误为主的归第八类。
第六类:参加国共产党、共青团及民主党派的材料
1、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入团志愿书、入团申请书,退团报告和上级团组织批复;
2、团员登记表、团员民主评议申请登记表;
3、中国共产党入党志愿书,入党申请书(1—2份),转正申请书;
4、培养对象考察表;
5、中国共产党党员登记表,党员重新登记表;
6、民主评议党员中形成的组织意见或党员登记表;
7、党员暂缓登记表,认定不合格党员被劝退或除名的主要事实依据材料和组织审批材料;
8、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的材料:如果预备党员被取消资格时,没有单独形成处理意见、处分决定等材料,只在“入党志愿书”中注明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的,经有关党委批准盖章后,其“入党志愿书”归干部档案(并在目录上注明已取消预备党员资格),以备查考。凡是单行材料中已明确取消预备党员的,只收集单行材料归档,不再收集“人党志愿书”归档。
9、保留中国共产党党员籍的批复及报告;
10、退党材料;
11、加入民主党派的材料,一般只收集一份登记表(申请书或批准吸收为该党派人员的通知材料)之类的材料即可,不需要收集全部过程的材料。
第七类:奖励材料(包括科学技术和业务奖励、英雄模范先进事迹)
1、正式命名授予各种荣誉称号的审批(呈报)表和事迹材料,如劳动模范、战斗英雄、三八红旗手、新长征突击手、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国家科技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团员等;
2、先进工作者审批表,事迹材料;
3、立功受勋,嘉奖表彰材料;
4、创造发明事迹奖励材料;
5、各种业务、技术奖励材料;
6、授予各系统三十年荣誉证书登记表。
第八类:处分材料(包括甄别、复查材料,免予处分的处理意见)
1、处分决定(免予处分的处理意见),上报批复,本人对处分、处理的意见和检查、交代材料;
2、清查“文革”中“三种人”的审查结论,综合报告,处分决定,上报批复,本人对审查结论、处分的意见及检查材料。
3、“文革”中犯有一般性错误的上级批复、决定、报告、专题考察材料。主要证明材料;
4、行政处分材料,如记过、记大过等材料;
5、通报批评材料;
6、法院的刑事判决书;
7、劳动教养审批材料;
8、撤销处分材料;
9、虽不作处分,但错误比较严重,如道德品质、生活作风、经济等问题,并经组织查实,本人也有交代的材料;
10、原定“右派”、“中右”或因“右派言行”受处分,经复查改正的,其复查结论、报告和所依据的主要证明材料,以及原结论(或决定)材料(其他材料抽出销毁,其中少数有其他问题的,有关的原主要证明材料,仍应存于本人档案);经复查仍维持原结论的,其档案材料不做处理。
11、原定为“右倾机会主义”或“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者”,经平反、改正后,其平反改正结论材料(原组织结论、决定,调查报告、调查证明材料、揭发批判材料,抽出销毁);如果过去已经甄别平反,本人对甄别结论没有意见,或这次复查仍维持甄别结论的,只保留甄别结论。
第九类:录用、任免、聘用、转业、工资、待遇、出国、退(离)休、退职材料及各种代表会议登记表等材料
1、工资
(1)工资级别登记表,工资核定表;
(2)见习期、试用期、定级、晋级、升级等各种工资变动审批表、登记表;
(3)关于工龄津贴年限说明;
(4)奖励工资登记表、审批表;
(5)享受专家特殊津贴的呈报表;
2、任免
(1)录用、招聘、选举、提拔、转干等登记表、审批表;
(2)干部任免、调动、辞退、退职、离休、退休、解决各种待遇问题的审批表;
(3)公务员过渡登记表,聘用干部合同书,续聘、解聘审批材料;
(4)上山下乡人员登记表,兵役(入伍)登记表,入伍、退伍审批表;
(5)军(警)衔晋升、评级登记表,审批表;
(6)复员军人登记表,军队转业干部审批表;
(7)组织员、纪委委员、党委(总支、支部)委员呈报表、登记表。
3、出国、出境
(1)出国、出境人员审批表;
(2) 因公出国(境)人员备案表。
4、其他
(1)出席县团或相当于县团级以上单位的党代会、人代会、工会、妇联、共青团代表会议及民主党派会议代表登记表;
(2)政协委员提名表。
第十类:其他可供组织上参考的材料
1、有严重慢性病、身体残疾的体验表、工伤致残诊断书,确定残废等级材料;
2、新录用干部党群机关工作人员、国家公务员体检表。毕业生分配工作体检表;
3、民事纠纷调解书、判决书、离婚材料;
4、工会会员及各种协会会员、理事登记表;
5、领取《独生子女证》登记表;
6、历次运动中普遍写的思想总结、思想检查(有组织鉴定的归第三类);
7、干部逝世后报纸报道的消息及讣告、悼词或生平;
8、专业技术干部的农村家属迁往城镇申报表;
9、非正常死亡的调查报告及记载有关情况的遗书等;
10、其他对考察了解使用干部有参考价值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