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档案定期备份
什么叫档案数字化,档案数字化的好处
档案数字化是一种新型的档案信息管理模式,它把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网络化的形式互相连接,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形成一个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及时提供利用,实现资源共享。
1.代替原件使用,有效延长原件的保存时间。
2.数字化副本分地保存。要长期或永久保存的重要档案,用数据备份的方法制成多份数字化副本的备份分地保存。
3.恢复档案材料模糊褪变的字迹。对字迹出现模糊扩散或褪变的档案,可经过计算机扫描等处理技术恢复模糊褪变字迹。
4.提高办公效率,数字化档案管理使资料能及时归档,并尽快提供利用,从而提高办公效率。
5.提高经济效益,数字化管理档案使传统的以纸质为载体的档案信息对象转为机读档案,不仅节约了保管费用,节省了占地空间,而且查阅方便迅速,避免了反复印制资料而造成的纸张和人员的浪费。
馆藏地质资料档案数字化成果备份实践
蒋洪明 田 爽 王 纯
(江苏省地质资料馆)
摘 要 馆藏电子地质资料是江苏地质资料馆馆藏纸质地质资料扫描数字化工作的重要成果,也是解决馆藏地质资料档案长期保存、集约保存所依托的重要载体形式。因此,如何确保地质资料数字化成果数据真实可靠、完整安全并实现长期可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重点阐述了馆藏地质资料数字化成果数据备份流程,以及数字化成果备份工作的实践体会。
关键词 地质资料 数据备份 载体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长期以纸质为主要载体的馆藏地质资料,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纸质地质资料经数字化扫描后所形成的地质资料成果数据,将是今后为社会提供利用的主要载体形式,也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馆藏地质资料数字化成果数据的安全备份,不仅将推进地质资料信息化的发展,保障地质资料数据的信息安全,而且使地质资料为全社会提供更广泛、更方便、更快捷的服务,奠定了强有力的数据保障基础。
1 地质资料数字化成果数据概述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地质工作服务社会的主要载体,也是地质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决馆藏地质资料档案长期保存、集约保存问题,我省于 1998 年初开展了馆藏地质资料档案数字化实践探索工作。通过近十年的持续努力,江苏地质资料馆完成了全部馆藏地质资料档案数字化工作。大部分数字化成果数据已导入馆藏地质资料档案电子阅览室系统,为地质资料档案利用者提供查阅利用,部分公益性、基础性非涉密地质资料成果数据已发布在馆网站上,为社会公众查阅利用。
馆藏地质资料档案扫描数字化成果是馆藏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保管好这些电子数据是践行“对历史负责,为现在服务,替未来着想”的举措之一,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 馆藏地质资料成果数据备份载体
随着信息化时代发展的突飞猛进,地质资料成果电子数据的备份是一项长期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工作。地质资料成果电子数据是馆藏无形资产,数据备份已深入人心。光盘具有存储适量,寿命长、价格低、查找方便等特点,因此,它是电子数据备份长期安全保存的有效载体。
2.1 建立备份管理体制
根据地质资料馆藏的工作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光盘备份工作规范》是一项重要工作。因为合理的工作规范、制度可以对整个项目施行全程的管理与监控,它是保证馆藏电子资料数据备份工作规范化、确保电子数据长期保存的有效途径。通过明确的管理制度,规范执行方法和技术手段,实现长期保存的长远规划。
2.2 光盘选择特点
光盘记录方式有多种,分为只读光盘、一次写入光盘、可重写(多次写)光盘。备份的数据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可恢复性数据,一类是凭证性数据。用于记录恢复性数据可采用重写光盘,而我们在地质资料成果数据备份中,选用凭证性数据的记录方式,一次性写入光盘。
在数据备份中,选用光盘的记录格式也很重要。通常有 CD、DVD。格式的选用,是与数据信息总量有直接关系的。CD 光盘容量为 700MB,DVD 光盘的容量为 4.7GB。可以根据本馆实际数据量,选择合适的光盘记录格式。
2.3 数据备份制作要求
在进行馆藏地质资料数字化成果备份过程中,光盘制作的实质就是将数据迁移,将原数字化扫描形成的数据完整、准确、有效地迁移到光盘上。在光盘刻录倍速的选择上,对 CD/DVD 刻录最佳倍速选择应该是该光盘最高倍速的 0.6 倍左右。CD—R 的最高倍速选择,刻录应在采用 24 ~ 30 倍速,DV—R 的最高倍速应采用 8 ~ 12 倍速。倍速太低会影响工作效率,倍速太高影响刻录的质量。
2.4 数据保存载体管理的必要性
在制作完成数据备份后,光盘的规范保存是数据安全性保证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将光盘置于- 5℃,5% ~ 95%RH(标准:4℃~ 20℃,20% ~ 50%RH)环境下保存。禁止将光盘裸露在阳光或长时间在强光下照射,避免光盘接触灰尘,非使用状态应置于光盘盒中,禁止交光盘长期平入或叠压。在刻制完成时,应盒装竖立码放,并保存在专用设备中。
3 江苏馆地质资料数字化成果备份工作实践
为做好馆藏地质资料成果数据的安全保存与备份工作,我馆制定了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与工作方法。
3.1 建立馆藏地质资料成果数据备份管理制度
参照国家相关规范、规定,我们研究制定了适合于本馆的《电子地质资料档案数据备份工作规定》、《光盘备份工作规范》。从工作计划、质量监督、资料安全管理等方面作出明确要求,为规范、有序、高效、高质量地开展电子地质资料成果数据安全备份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3.2 馆藏地质资料成果数据备份内容
鉴于因快速推进数字化进展等客观原因,初期完成的数字化成果数据,未能严格按照档案号由小到大顺序进行光盘组盘。为了便于今后成果电子数据的检索与管理,现将已完成的数字化地质资料档案数据,按照地质资料档案档号由小到大的顺序,以 1 ~ 100 档为一组,建立工作文件夹,转移数据至专用服务器内,从而为后期开展数据备份工作提供数据源。同时,在每一组文件夹中建立相应文本文件加以备注说明,以便于数据转存备份过程中,可查询参照利用。
3.2.1 数据核查及情况登记
每一档资料进行光盘浏览检查,是地质资料成果数据备份的重要内容。在对地质资料档案电子文档检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地质资料档案电子文档光盘原盘转存情况登记情况表》、《地质资料档案电子文档光盘重组盘转存情况登记情况表》的相关要求,做好详细的工作记录,完整填写每一档地质资料档案的档号、容量、电子文件个数。在计算机浏览检查过程中,如发现电子文件有损坏现象的,必须从库房中借出原始纸质地质资料,进行严格核实对照,并按照成果地质资料制作的相关要求,用纸质资料重新扫描、整饰,从而使发生损坏的地质资料成果数据补充完整。
3.2.2 光盘数据备份
将完成光盘浏览检查的合格电子文件数据,采用 4×(5.540kB/s)的速度进行刻录备份。每刻录完成一份光盘内容的备份,工作人员必须认真细致地对形成的光盘数据信息进行再次检查及核对,保证数据不丢失、不遗漏、不重复。在地质资料成果数据光盘中,电子文件个数,电子文件的容量及电子浏览复核检查情况,都必须做好相应的记录。在光盘的外盒上,要求贴上光盘目录标签,光盘目录标签内容包括光盘号、地质资料档号、资料名称、电子文件个数、盘容量大小、刻盘日期等基本信息。
3.3 馆藏完成工作情况
我馆按照工作部署要求,通过精心组织数字化项目组工作人员,历时约 7 个月,完成了馆藏地质资料档案数字化成果转存备份任务。累计完成电子数据备份 5699 档,形成 7637213 个电子文件,数据容量达 569.88GB,制作完成 DVD 光盘三套(计 141×3=432 张)。一套为馆中留存,一套提供社会利用,一套实行异地保存。从而实现了馆藏地质资料档案数字化成果提供利用、原地保存和异地保存三同步目标,也奠定了馆藏地质资料档案长期保存、集约保存的坚实基础。
档案备份有哪几种
一共是五种 每五年更新一下你的档案内容,所以你要定时的查看你的档案信息 数据是任何组织的核心,而备份这些数据则是经营策略的重中之重。 1、计算机记录和管理,实现房地产档案信息收集、整理、查询、利用管理的现代化,提高档案的管理水平和利用质量,更好地为房地产经济发展服务。
2、利用业已建立起来的房地产档案信息库,来进行档案的编目、标引,建立自动检索系统,由计算机辅助进行档案的接收、整理、鉴定、库房管理、借阅利用、统计等,并实现档案信息传递网络化。
3、编制完善的检索工具和提高系统的安全防范。系统的安全性指的是保护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免受自然灾害和人为的破坏,做好防病毒工作,安装好杀毒软件,百度助手、腾讯电脑管家、360、金山等软件。抓好用户权限管理。只有保证系统的安全顺利运行,房地产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做好系统的安全防范工作是重中之重。
4、由于电子档案原始信息的长期保存有待深入研究和探讨,对电子档案要定期进行备份,防止数据信息损失。
房地产档案管理现代化是不断完善优化的过程,始终要依赖于档案人员素质的提高。建设一支精通房地产管理且熟悉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专业队伍,是实现房地产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关键。一键备份
档案数字化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档案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应用系统建设、标准规范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1、
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指档案信息网络系统和档案数字化设备。它是档案信息传输、交换和资源共享的基础条件,只有建设先进的档案信息网络,才能充分发挥档案信息化的整体效益。
2、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核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档案信息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之一,它的开发和利用是档案信息化建设取得成败的关键,也是衡量档案信息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主要内容包括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和电子文件的采集和接收。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主要形式包括馆藏档案目录中心数据库建设、各种数字化档案全文及专门数据库建设。
3、应用系统建设。应用系统建设主要内容包括档案信息的收集、档案信息的管理、档案信息的利用、档案信息的安全等方面,它关系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速度与质量、集中体现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效益和档案信息服务的效果。
4、标准规范建设。是对电子文件的形成、归档和电子档案信息资源标识、描述、存储、查询、交换、网上传输和管理等方面,制定标准、规范,并指导实施的过程。档案信息化的标准、规范相当于信息高速公路上的“交通规则”,对于确保计算机管理的档案信息和网络运行的安全、畅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5、人才队伍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人才是关键。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它不仅需要档案专业人才,计算机专业人才,更需要既懂档案业务,又熟悉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