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术深度融入社会治理的时代背景下,陕西档案数字化外包作为破解传统档案管理效能瓶颈的重要路径,正以专业化、标准化的服务模式,推动档案资源从静态存储向动态利用转型。陕西坐拥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与海量政务民生档案,传统管理模式在档案保护、检索效率、跨部门协同等方面的局限性日益凸显。通过引入专业外包团队,依托其技术优势与成熟流程,陕西正加速实现档案数字化的规模化、规范化落地,为档案管理注入新动能。
所谓的档案数字化,指的就是利用用计算机技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处理过程。纸质档案数字化就是采用扫描仪或数码相机等数码设备对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将其转化为存储在磁盘、光盘等载体上并能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图像或数字文本的处理过程。
在开展陕西档案数字化外包工作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对数字化项目的档案内容进行调研。需要详细了解档案数字化项目的内容,是什么类型的档案,是哪个时期的档案,是否涉密,是否需要修复,档案的材质如何,采用哪个规则进行整理,扫描分辨率如何,图像文件的格式、命名、压缩、存储等等。作为一个项目进行外包,项目的经费预算有多少,招投标的形式如何,项目的实施工期有多长,如何实施,在哪里实施,如何监管,验收工作如何开展等等。
2.外包服务公司的选择。档案数字化外包服务是一种政府采购的委托服务形式,需要按照政府采购的流程确定外包服务公司,一般都是采取公开招投标的形式来确定选取哪家公司。在采购的时候需要对公司做出相关要求,如企业性质、企业规模、注册资金情况等方面资质条件,安全保密、技术认定、履约情况等技能实力。通过市场竞争的形式,选择资质条件最优,技能实力最强的公司来胜任外包服务项目。
3.制定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落实。为保障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数据的安全,需要制定岗位管理、人员管理、场地管理、设备管理、数据管理、档案实体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制度的生命力在于落实,作为业主的档案馆室,需要做好监督指导工作,作为承包项目的外包服务公司需要按照规定流程操作,将制度严格执行落实在各项工作环节中。
4.互助互利,共同完成数字化项目。发包与承包,是互助互利的关系,档案部门与外包服务公司需要明确责任与义务,完成进度的快慢,成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体项目的进展。档案馆室与外包服务公司需要共同努力,良性循环,想方设法共同完成数字化项目。
陕西档案数字化外包的具体内容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档案数字化服务。档案数字化服务是指承包方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发包方的纸质档案、音像档案、缩微档案等进行数字化加工,将其转化为存储在磁带磁盘、光盘、固态硬盘等载体上并能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图像或数字文本的服务过程。
第二,档案整理服务。档案整理服务是指承包方按照一定原则对发包方形成的档案实体进行系统分类、组合、排列、编号和基本编目,使之有序化的服务过程。
第三,档案管理咨询服务。档案管理咨询服务是指承包方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为发包方提供意见、建议,指导、帮助发包方解决档案工作遇到的问题的服务过程。
第四,档案开发利用服务。档案开发利用服务是指承包方帮助发包方将其保存的档案通过多种途径、手段和技术、方法进行开发,形成各种形式的信息、知识产品,提供利用,发挥档案价值的服务过程。
最后,未来,需进一步强化政府统筹引导,完善外包服务标准体系,加强对涉密档案、敏感数据的全流程安全管控,同时依托陕西科教资源优势,推动外包服务与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融合,培育具有本地特色的档案数字化服务生态。档案数字化外包将成为陕西挖掘档案资源价值、赋能社会发展的重要支点,在保护历史记忆与服务现实需求之间实现更高效的平衡,为陕西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档案信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