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讲,档案是记载人生轨迹的重要依据,从开始上学到退休办理,档案材料伴随一个人的一生。学生时期主要是学籍档案,工作以后主要记载工作相关档案。人事档案就是历史的证明,确认家庭成员身份的凭证,通过它可以作为很多事实的证明依据。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档案管理也发展出了档案数字化扫描的新型档案信息形态。江苏作为一个经济和科技水平都较为发达的地区,很早就开始了档案扫描服务。
随着老年人数量的不断增多,社会上产生的退休档案数量也不断增加。退休档案是由多类档案一起构成的,主要包括:
1.学籍档案。高中、中专及以后的学生登记表、毕业生登记鉴定表、历年成绩单、体检报告单、高考志愿书、奖惩材料等。部分地方可能会收录当事人高考试卷的一部分和派遣证等。
2.党团关系材料。入团志愿书、入党志愿书等。
3.工作档案。参加工作的职工登记表、转正定级表、调资表、职称评审呈报表、职务聘任解聘文件、历次劳动合同等。
4.个人身份及资格证明。身份证、户口簿、退休申请书、档案托管手册、养老保险手册及历年缴费收据等。享受补贴人员需携带补贴范畴内的相关资料原件,如独生子女证、学历证书、职称证、市以上劳模证书等。
5.其他相关材料。近期一寸免冠照片若干张。
其他可供组织参考的材料,如履历材料、自传材料、鉴定、考核、考察材料、评定岗位技能和学历材料、奖励材料、处分材料、招用、劳动合同、调动、聘用、复员退伍、转业、工资、保险福利待遇、出国、退休、退职等材料。
6.特殊工种或因病提前退休材料。特殊工种提前退休的审批表及相关的车间考勤表、工资表等原始材料。因病提前退休的审批表、统筹病种病历、劳动能力鉴定申报表、个人病退申请及劳动能力鉴定申请等。
江苏退休档案扫描服务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包括:
1. 档案安全面临威胁。纸质档案受温湿度、虫蛀等因素影响较大,每年因自然因素导致的档案损坏率约为 3%。一旦档案损坏或丢失,不仅会影响退休人员权益的保障,还会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极大困难。此外,在档案借阅过程中,存在档案被篡改、丢失的风险,严重影响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 服务质量有待提高。退休人员在办理养老金领取、医保报销等业务时,往往需要在多个部门之间来回奔波,提交大量纸质材料,给退休人员带来极大不便。传统档案管理模式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各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导致业务办理周期长,服务质量难以提升。
江苏退休档案扫描服务的推进举措:
1. 构建全流程服务体系。江苏退休档案扫描服务搭建了一套涵盖收集、整理、扫描、存储等环节的全流程服务体系。在收集环节,服务团队主动与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保部门对接,全面收集退休档案,并仔细核对档案信息,确保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在整理环节,工作人员按照国家档案管理标准,对收集到的档案进行分类、编号,为后续扫描和检索工作奠定基础。在扫描环节,采用先进的高速扫描仪和专业图像处理软件,确保扫描图像清晰、完整。对于年代久远、纸张脆弱的档案,使用非接触式扫描仪,避免对档案造成损伤。扫描完成后,将数字化档案存储在安全可靠的云端服务器上,借助成熟的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档案的快速检索和调用,并为不同使用主体设置相应权限,保障档案信息安全。
2. 运用先进技术赋能。在扫描设备方面,配备高速文档扫描仪,每分钟可处理数百页文件,大大缩短了扫描周期。部分设备还具备自动进纸、图像纠偏、多页合并等功能,进一步提升了扫描效率。对于珍贵或特殊材质的档案,采用非接触式高清扫描仪,在确保档案安全的前提下,获取高质量图像。在图像处理技术方面,运用智能算法对扫描图像进行去噪、增强、纠偏等处理,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和可读性。广泛应用 OCR(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将图像中的文字转化为可编辑文本,实现档案内容的全文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