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华图信息官网!
欢迎来到华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档案管理系统\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数字化加工服务
全国咨询热线:15515975772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档案数字化检测

作者:老师 时间:2023-02-18 04:52:52 点击:

档案数字化检测

一个全宗的档案数字化数据验收时抽检的比率不低于百分之3。档案部门组织人员对所有档案数据进行抽检,比率不低于3%。通过抽检后,组织专家评审会进行验收评审。数字化项目文件:数字化工作档案收集齐全,整理规范,便于查阅。对验收合格的纸质档案数字化成果数据及时进行备份,包括档案目录数据及元数据、原文数据。采用在线、离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多套、异质备份。

求档案数字化的简述,有什么好的档案数字化加工软件?

你好!
档案数字化其实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档案数字化工作所涉及的环节多、工作量大,并非只是简单的做扫描、修图的事情,现场要监管好数字化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确实是需要一套专业的加工软件来完成这些工作。
数字化加工软件应具备流程定义、任务分配、过程跟踪、质量检测、成品制作、数据验收、数据备份、统计分析等功能,并分别设置管理员、保密员、审计员,并实行“三员分离”。
一款比较好的加工软件必须具备这三点:第一,集成了目录著录加工、扫描加工、员工管理、转换工具、报表打印等,涵盖了数字化加工过程所需的所有应用工具;第二,日常管理统计便捷:员工账号管理、权限管理、访问管理、日常量实时统计等;第三,加工过程安全可控:可以限定岗位的访问数据范围,成果提交后不可见。扫描日志监控每一页原文的动态,精确到秒级的记录,可以随时追踪东西;账户监管、登录、退出、操作过程全程记录;第四,本系统可自适应不同项目,不同的工序组合。
这些是我们日常的经验所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

档案数字化检测

档案数字化外包安全管理规范

档案数字化外包安全管理规范

1.总则1.1 为加强档案数字化外包安全管理,确保档案数字化过程中档案实体与信息安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制定本《规范》。1.2 各级各类档案馆、室等档案部门(以下简称“档案部门”)开展档案数字化外包工作,具有独立法人身份的档案数字化加工服务机构(以下简称“数字化服务机构”)承担档案数字化外包服务,应遵循本《规范》开展安全管理工作。档案部门自行开展档案数字化时,可参照本《规范》实施安全管理。

档案数字化检测

1.3 本《规范》所称数字化外包档案指非涉密档案,涉密档案数字化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1.4 档案数字化外包安全管理应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采取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应用确保档案安全的技术手段,建立权责明确、覆盖档案数字化全过程的岗位责任制,对档案数字化全过程实行严格监督和管理,确保档案实体与信息安全。2.档案部门的安全管理2.1 成立由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同志参加的档案数字化外包管理组织,明确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部门、人员及其职责。2.2 根据档案数字化总体规划,确定数字化外包档案的范围,提出档案数字化外包安全管理要求和技术指标。2.3 提出档案数字化外包招标文件中有关安全管理的要求,协助制定招标文件,审定合同。2.4 对数字化服务机构的相关资质、业绩、人员、设备和加工软件等进行考察,并了解是否存在违约行为、安全事故等不良记录。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选用具有与数字化加工相关涉密资质的数字化服务机构。2.5 建立档案数字化安全保密制度,与数字化服务机构签订安全保密协议,并对档案数字化加工人员进行安全保密教育。2.6 制订档案实体交接、数字化加工过程管理、数字化成果验收与交接、存储介质管理、档案实体保护等操作规程或规章制度。2.7 建立档案数字化外包项目管理档案,记录档案部门和数字化服务机构实施档案数字化外包项目的全过程。2.8 建立监管机制,对数字化服务机构的保密、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防止档案实体受损、丢失,杜绝数字化服务机构擅自复制、留存、使用档案信息的行为。

3.数字化服务机构的安全管理

3.1 数字化服务机构必须具有工商管理部门核发的有效营业执照,业务范围必须包括档案数字化加工或数据处理类项目。3.2 数字化服务机构的法人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企业法人或事业单位法人,股东及工作人员必须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公民,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3.3 数字化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提供本人身份证明和公安部门提供的无犯罪记录证明,必要时提供政审材料。3.4 数字化服务机构必须与其工作人员签订符合国家劳动法律法规要求的劳动合同。3.5 数字化服务机构的人员数量与素质、技术与管理水平、设施与设备状况能够满足拟承担项目的要求。3.6 数字化服务机构必须制订并执行数字化安全保密制度,制订并执行档案实体交接、数字化加工过程管理、数字化成果验收与交接、存储介质管理、档案实体保护等操作规范和管理制度。3.7 数字化服务机构应建立安全岗位责任制,配备专人负责安全保密工作。3.8 数字化服务机构应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保密教育和必要的上岗培训,并与工作人员签订保密协议,明确规定工作人员不得阅读、摘抄、外泄档案内容和其他安全保密责任、义务。安全保密协议应报送档案部门备案。3.9 数字化服务机构必须积极支持、配合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安全保密检查。4.数字化场所的安全管理4.1 数字化加工场所一般设在档案部门独立、可封闭的建筑内。4.2 数字化加工场所应符合防盗、防火、防尘、防水、防潮、防高温、防日光及紫外线照射、防有害生物、防污染等安全管理要求。4.3 数字化加工场所应配备满足安全管理需要的视频监控设备,确保档案暂存处、数字化加工工位、服务器、数据导出端及门窗等无监控死角;视频监控系统应由档案部门专人负责,数字化加工场所设于档案部门之外的,档案部门应定期检查视频监控系统,数字化服务机构应将视频监控数据移交档案部门保存;视频监控数据自产生之日起保存不少于6个月;档案部门应定期对视频监控数据进行回放检查,在删除视频监控数据之前,要留存视频回放安全检查记录。4.4 数字化加工场所应配备符合国家标准并满足工作需要的档案装具,用于分别存放待数字化处理和已数字化处理的档案。4.5 数字化加工场所须封断所有档案数字化加工设备的无线网络功能,并定期进行相关检测。4.6 数字化工作人员存放随身物品要有专用储物箱柜,并与档案装具分区放置;数字化加工场所不得有非工作需要的私人物品,包括照相机、摄像机、手机、录音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各类电子设备和各类移动存储介质;严禁擅自将数字化加工场所内的物品带离现场。4.7 工作人员要挂牌上岗,接受身份核查登记和安全检查,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数字化加工场所。4.8 工作人员不得在数字化加工场所内从事与数字化无关的活动,严禁在数字化加工区内喝水、进食、吸烟等,严禁携带火种进入数字化加工场所。4.9 档案部门和数字化服务机构应指定有关人员经常对数字化加工场所进行巡查,确保有关数字化加工和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得到切实贯彻和执行。5.数字化加工设备、网络环境与数据载体的安全管理

5.1 档案数字化加工过程中建议使用档案部门提供的相关设备,使用数字化服务机构设备的,档案部门应当对其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5.2 档案数字化加工使用的计算机、扫描仪等设备,必须采用技术手段或专业物理设备封闭所有不必要的信息输出装置或端口,如USB接口、红外线、蓝牙、SCSI接口、光驱接口等,封闭的装置或端口要定期进行检查。5.3 档案数字化加工过程中推荐使用国产设备并使用正版软件。数据安全与网络监控软硬件必须使用通过国家安全认证的国产品牌产品。除必要的操作系统、杀毒软件、加工软件和第三方安全管理软件外,档案数字化加工计算机不允许安装任何与加工无关的软件。5.4 档案数字化加工网络要与其他网络物理隔离,禁止使用无线网卡、无线键盘、无线鼠标等设备。5.5 档案数字化加工网络环境中应配备具有权限管理、设备管理、端口管理、日志管理和安全审计等功能的数字化加工安全保护系统,准确记录授权用户的访问行为、设备接入和电子档案信息流向等信息。5.6 档案数字化加工系统应具备流程定义、任务分配、过程跟踪、质量检测、成品制作、数据验收、数据备份管理等功能,并分别设置管理员、保密员、审计员,实行“三员分离”。5.7 档案数字化加工过程中建议由档案部门提供计算机等设备的硬盘、移动存储介质以及无法确保数据可靠清除的设备,并逐一进行检查、登记。数字化工作完成后,这些设备必须交由档案部门统一保管或销毁,严禁擅自带走。5.8 用于档案数字化加工的设备和存储介质严禁与其他设备和存储介质交叉使用,非数字化专用的设备和存储介质严禁带入数字化加工场所。5.9 档案数字化过程中使用的移动存储介质和刻录设备应由档案部门指定专人保管,并对使用情况进行记录。档案数字化成果的拷贝和刻录应相对集中。档案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移动存储介质数量的清点,数字化服务机构完成拷贝或刻录的数据介质(包括损坏的数据介质)应及时交接给档案部门指定的人员,并办理交接手续。5.10 档案数字化设备和存储介质不得擅自送外维修,必须送外维修的应办理书面审批手续,并由档案部门人员现场监督。5.11 处理尚未开放档案的信息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应符合国家有关秘密载体管理和使用的相关规定。

6.档案实体的安全管理6.1 档案部门要对拟数字化的档案进行涉密性、完整性、有序性及档案实体与目录的一致性检查。涉密档案要予以筛除,档案实体破损、残缺的要进行登记与处理,档案实体与文件目录不对应的要进行必要的记录或标示。6.2 档案部门人员应按照工作计划分批调档,并与数字化服务机构的档案接收人员进行清点、核对,双方确认准确无误后填写档案交接清单一式两份,注明交接档案的内容、数量、状况、交接时间和经办人等。6.3 档案数字化加工不得损毁档案,出现档案损毁的,需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并进行修复和登记。需要拆装档案时,应尽可能地保持档案原貌。6.4 档案数字化过程中要建立档案流程单,流程单包括档号、加工工序、设备编号、数量、经手人、加工时间等,数字化加工过程中档案流程单应与档案实体同步流转。6.5 档案数字化过程中发现有涉密标识且无解密标识的档案,数字化外包服务机构应停止该档案的数字化加工,在登记目录后立即将档案移交档案部门。6.6 正在进行数字化加工的档案必须每天入库(柜),不得在加工工位上留存过夜。6.7 数字化档案要专人专柜保管,数字化加工完毕的档案要及时归还入库。对于离库时间较长或有虫霉隐患的档案,应进行消毒杀虫处理。7.档案数字化成果移交接收与设备处理的安全管理

7.1 档案数字化任务完成后,档案部门应组织专业人员按照本《规范》的要求,对向档案部门移交的数字化加工介质(如存储介质、移动介质、备份介质等)、加工监控视频回放安全检查记录、档案实体出入库交接记录、加工人员变更记录等进行安全保密专项验收;凡未开展安全保密专项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对项目进行总体验收。7.2 档案数字化成果必须通过完整性、准确性、可用性和安全性检测,检测合格后双方办理数据交接手续。7.3 档案数字化任务完成后,数字化服务机构应会同档案部门拆除其自带加工设备中的硬盘等存储介质,并将其与数字化过程中使用过的其他移动存储介质一起移交给档案部门,并办理相关移交手续。7.4 档案数字化任务完成后,档案部门必须组织专业人员对数字化服务机构所用的设备进行检查,以确保其设备中无信息留存。凡存有信息的,必须作清除信息的安全处理。7.5 数字化服务机构应将档案数字化过程中形成的日志、记录等原始记录材料移交档案部门,作为项目档案内容进行管理。

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UT检测包括哪些?

超声波检验(UT)

UT检测技术作为工业上5大常规无损检测技术之一,一直被人们广泛地使用。在UT中长期使用的超声波探伤仪是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其电路方框图
如图1所示[1]。 此种仪器显示器显示的是电脉冲信号,探伤人员要从这些信号中区分出缺陷波和其他各种类型的波,超声波探伤仪其难度相当大,错判、
漏判现象时常发生,严重地阻碍了UT技术在更深层次上的应用。但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其成果在UT业中的被广泛应用,一种数字化超声探伤
仪应运而生,他使UT技术产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不仅能对超声波信号进行实时纪录,甚至可以给出缺陷波的性质。 2 数字化超声探伤仪的工作
原理 与A型脉冲式探伤仪不同,数字化探伤仪在电路上有重大改变,其电路方框图如图2所示[2]。 数字信号处理是在计算机中用程序来实现的
。通常,首先要进行的处理是去除信号中的噪声,其次是将已经去除超声波探伤仪噪声的信号进行UT检测所需的处理,包括增益控制、衰减补偿、求信号包
路线等。超声信号经接收部分放大后,由模数转换器变为数字信号传给电脑,换能器的位置可受电脑控制或由人工操作,由转换器将位置变为
数字传给电脑。电脑再把随时间和位置变化的超声波形进行适当处理,得出进一超声波探伤仪步控制探伤系统的结论,进而设置有关参数或将处理结果波形
、图形等在屏幕上显示、打印出来或给出光、声识别及报警信号。3 数字化超声探伤仪的优点 与传统探伤仪相比,有以下优点: (1)检测速度
快数字化超声探伤仪一般都可自动检测、计算、记录,有些还能自动进行深度补偿和自动设置灵敏度,因此检测速度快、效率高。 (2)检测精
度高数字化超声探伤仪对模拟信号进行高速数据采集、量化、计算和判别,其检测精度可高于传统仪器检测结果。 (3)记录和档案检测数字化
超声探伤仪可以提供检测记录直至缺陷图像。 (4)可靠性高,稳定性好数字化超声探伤仪可全面、客观地采集和存储数据,并对采集到的数据
进行实时处理或后处理,对信号进行时域、频域或图像分析,还可通过模式识别对工件质量超声波探伤仪进行分级,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了检索的
可靠性和稳定性。可以实现的功能主要有: a. 自动校准:超声波探伤仪自动测试探头的“零点”、“K值”、“前沿”及材料的“声速”; b. 自动显示缺
陷回波位置如:深度d、水平p、距离s、波幅、当量dB、孔径ф值; c. 自由切换标尺; d. 自动录制探伤过程并可以进行动态回放; e. 自动
增益、回波包络、峰值记忆功能; f. 探伤参数可自动测试或预置; g. 数字抑制,不影响增益和线性; h. 多个独立探伤通道,可自由输入
并存储任意行业的探伤标准,现场探伤无需携带试块; i. 可自由存储、回放波形及数据; j. DAC、AVG曲线自动生成并可以分段制作,取样
点不受限制,并可进行超声波探伤仪修正与补偿; k. 自由输入各行业标准; l. 与计算机通讯,实现计算机数据管理,并可导出Excel格式、A4纸张的探伤报
告; m. 实时时钟记录:实时探伤日期、时间的跟踪记录,并存储; n. 增益补偿:对表面粗糙度、曲面、厚工件远距离探伤等因素造成的Db衰
减可进行修正;所述以上功能都是模拟超声探伤仪无法实现的。 4 数字化超声探伤仪的主要技术问题 (1)模数转换器(ADC) ADC是探伤仪的
超声信号输入电脑的必由之路,把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变为数值信号。 (2)结构 目前,有全数方式和模拟数字混合 2种。(3)软件 数字化超声
探伤仪在软件方面是多种多样的,探伤仪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软件的支持程度。 5 数字化超声探伤仪的发展前景 随着电子技术和软件
的进一步发展,数字化超声探伤仪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以图像显示为主的探伤仪将会在工业检验中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
,某些数字化超声探伤仪已具有简单的手动及扫描功能,能示意性地显示被检工件的断面图像。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可在便携式仪器上实现
相控阵的B扫描和C扫描成像,使探伤结果像医用B超一样直观可见超声波探伤仪缺陷定性历来是UT检测的一个疑难问题,现代人工智能学科的发展为实现仪
器自动缺陷定性提供了可能,运用模式识别技术和专家系统,把大量已知缺陷的各种特征量输入样本库,使仪器接受人的经验,并经过学习后
而具备自动缺陷定性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