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项目背景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档案信息化已经成为了一个必要的发展趋势。将档案数字化、网络化,能够提高档案的使用效率,加快档案的检索速度,保护档案的安全性,方便档案馆的管理。因此,在档案信息化的发展中,更加需要一个具有明确的实施方案。
2. 目标
(1)将全部的硬件设施进行整合,达到互联互通的目标;
(2)数字化管理全部档案,实现档案的电子化存储和查询;
(3)建立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体系,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4)提高档案利用率,服务社会公众和各类用户。
3. 实施步骤
(1)启动阶段:成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小组,成立项目组织机构,确定项目计划,对实施过程进行全面规划。
(2)需求分析阶段:对档案信息化实施的必要性进行分析,调研用户需求,并分析制订基础档案业务系统需求分析报告。
(3)概念设计阶段:根据需求分析阶段的分析结果,制定档案信息化的概念设计方案,确定整个项目的范围,要求及方案。
(4)详细设计阶段:基于概念设计阶段的方案,制定档案信息化的详细设计方案,明确各个系统的构成及关系。
(5)编码实现阶段:根据详细设计阶段的方案,进行系统开发、测试及上线等工作。
(6)应用实施阶段:对新系统的应用进行实施,对现有的业务及数据进行转移,使得新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7)维护支持阶段:对系统进行维护,并对用户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
4. 实施要点
(1)要合理规划项目的实施过程及时间,确保项目目标能够顺利实现。
(2)在进行系统开发前,要充分调研用户需求,以此制订合理的需求分析方案。
(3)在进行概念设计及详细设计方案时,要注重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以确保系统的可持续性。
(4)在进行应用实施阶段,要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及完整性,同时满足用户的使用需要。
(5)在进行维护支持阶段,要及时响应用户的问题,并对系统进行定期的维护更新。
5. 风险控制
(1)在项目规划阶段,要充分进行风险评估,并制订合理的风险应对策略。
(2)在进行系统开发及测试阶段,要注重测试用例的覆盖度,避免漏测出现问题。
(3)在进行应用实施阶段,要注意数据的备份及恢复工作,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4)在进行维护支持阶段,要确保系统稳定运行,并及时响应用户的反馈。
6. 结束阶段
(1)对项目目标进行全面评估,并总结项目经验。
(2)对系统进行验收,确保系统能够满足用户需求。
(3)进行相关文件的归档及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