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华图信息官网!
欢迎来到华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档案管理系统\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数字化加工服务
全国咨询热线:15515975772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户籍档案数字化

作者:老师 时间:2023-02-21 18:24:07 点击:

户籍档案数字化

上传户籍电子档案是没有具体数量张数限制的,但是也不可上传太多页,有些信息不是系统需要的也增加了相关人员的审核工作。户籍档案是专门档案的一种。公安户籍部门在某一行政区域范围内对居民户口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档案。包括办理户口登记、户口迁移手续,申请、签发居民户口簿、户口迁移证、户籍证明等户口证件过程中形成的相关文件。
户籍档案电子化的意义1.提高经济效益:数字化管理档案使传统的以纸质为载体的档案信息对象转为机读档案,不仅节约了保管费用,节省了占地空间,而且查阅起来极为方便迅速,从而避免了反复印制资料而造成的纸张和人员的浪费;
2.提高办公效率:数字化档案管理使资料能及时归档,并尽快提供利用。由于信息的超时空流动,数字化档案事实上成为“无墙界档案”,档案库也从文件实体的保管基本变成了提供利用方便的信息控制中心;
3.增强档案原件保护:将纸制档案转变为数字化电子档案后,档案的使用更加安全。由其对历史久远的档案材料,数字化处理后无疑是对其更好的保护,另外,通过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后,防止了部分档案篡改的行为。
【法律依据】
根据《档案管理规定(试行)》规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负责人表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保管不收费。社保档案保管查询不收费。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负责人表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建立和保管社会保险业务档案不会向参保对象个人收取费用。同时在依法为参保单位和参保个人提供档案信息查询服务时也不收费。将向电子档案过渡。该负责人还表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电子化管理是必然的发展方向。《规定》提出:国家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这样,给以后规范电子文档管理留有接口,也为以后发展电子档案奠定了基础。

户籍档案数字化

如何运用公安户籍档案数字化成果提升档案服务效能

户籍档案数字化

1、首先,老家人事局同意接受你的档案才行,然后老家人事局出具“调档函”才能把档案从绍兴人才服务中心提出来调回老家。
2、也可以让老家所在地的人才交流中心接收你的档案,同样也需要“调档函”。
3、注意:人才交流中心可能用机要的方式给你调回老家,也肯能你自己提出来拿回老家,千万不要将档案自己保存,而且千万不能拆开档案的封条,否则里边的材料信息都会被作废。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户籍档案保存年限

“民警同志,我今年80岁了,想开一张我父母的户籍证明。”“我爸爸前两年过世的,我要查他60年代户口迁出的记录,好像是住过南昌路还是襄阳路那里的,我不确定。”“你看,这些60年代的户口登记簿内页都发黄、发脆了,还能撑多久真不好说。”这些纸质户籍档案带来的困扰,要如何破解?

纸质档案越存越多,查找、保存却存在诸多不便,在城市数字化转型和加强软实力建设的今天,纸质户籍档案数字化无疑势在必行。今年以来,徐汇公安分局在市局人口办、智慧公安办的大力指导下,深入调查研究、倒排时间节点、逐项攻克难题,全速推进纸质户籍档案数字化加工,于6月底保质保量完成了全区13家派出所25万卷、2000余万页户籍档案数字化加工任务,并研发基于公安网的信息交互、网上调档实战应用系统,在实现派出所“综合窗口”全域入驻街镇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的基础上,打通徐汇公安政务服务与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使户籍档案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公安实战和社会公众,为上海建立符合现代化档案管理要求的档案体系开展积极探索。



查阅、保护历史户籍档案,数字化应用优势明显

由于辖区内解放前兴建的旧式里弄、花园洋房众多,户籍人口迁移变化大,新旧居民出于房产、征信、政审等各种用途前来办理业务,使得徐汇公安分局湖南路派出所的历史户籍查档量一直居高不下。“传统纸质档案查询时,需要居民提供详细地址和准确姓名,还需要人工费时翻阅查找,像我们辖区很多老房子,同一个地址下往往有好几家甚至是十几家人家,翻阅查找难度就更大了。”公安综合窗口民警严晓韫说。一旦家庭成员在几个地址间多次迁移的,居民要开具家人迁出证明,民警只能随着他的户口迁移轨迹逐本翻阅。尤其对于年代久远,被查询人已经过世,后代又不甚了解详细地址的情况,光通过一个姓名,要查询到信息更是难上加难。

而电子档案是通过前期扫描纸质档案,产生高清像素图片,存入存储设备。用户查询时输入需求,后台算法通过对存储电子档案进行识别,得出针对性的查询结果。电子档案的应用减轻了窗口工作人员需要离开工位、手工检索查找等负担,大大缩短了居民等待的时间,加快了窗口的办事效率。



不仅如此,纸质档案因保存年代久远后,不可避免会出现发黄、变脆、破损、甚至装订散架等情况,而在每次翻阅查找过程中,又极易造成新的、不可逆的损坏。纸质档案的保存还需要一定的温度、湿度,保存条件较为严苛。电子档案并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发生物理变化,保存更加完整持久,反复查阅不会受损。纸质档案量只会越存越多,对保存的空间要求也会越来越大,不仅如此,还要安排专门的人员保管。而电子档案对空间的要求极小,在电脑设置密码等有效的方法下,可以妥善地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贴近实战研发数据检索系统,放大内部“放管服”效能

徐汇公安分局全流程把控数据录入质量,严守安全底线,优先选择有涉密资质的加工单位并签订保密协议,通过“双机著录、一机校验”全面确保数据录入准确性。而无纸化只是数字化的第一步,能够随时调取这2000余万页信息的平台才是决定工作成败和服务成效的关键。徐汇公安分局专门研发了B/S网络版数据检索系统,提供档案检索、图像调阅、库藏统计、数据导出、用户管理等功能服务,实现对原始户籍档案的电子调档查询。

电子档案查询软件共设置了户口簿册、迁移证存根、迁入户口证、移入户口证、死亡证存根、出生证、户口审批材料等7个档案类别,在查询类别不详的情况下,也可通过综合栏查询所有档案类别;设置了档号、姓名、身份证、详细地址、死亡时间、出生日期、年代7项查询条件,可通过其中一项条件查询或多项条件组合查询。



针对1984年以后的户籍档案都是个人页的问题,电子档案查询系统中还添加了显示前后各5页的功能,能够尽最大可能显示一家人家的户籍档案,方便查询。如遇到档案页面原始字迹模糊,还可放大缩小进行辨认,并增加了打印功能,大大方便了工作人员和民警随时查档调阅。

通过姓名、身份证、同住人等多种维度查档,切实解决了居民因年代久远、记忆模糊导致的来回往返查询旧档案的老大难问题;同时也消除了派出所综合窗口入驻街道服务中心,档案室与窗口分离、民警调档不便的困扰,放大了内部“放管服”效能,市民满意度和民警工作效率成倍提升。

提升群众服务体验感受,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目前,徐汇公安分局应群众申请开具户籍证明查档日均350余次,核查户籍相关材料查档日均200余次,查询用时从原先10至20分钟缩短至5分钟以内,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五年前,一位年迈的阿姨来湖南路派出所开其祖父母的户籍证明,她小时候只听她父母提起过祖父母的姓名,并不知道其它信息。当时,户籍窗口民警严晓韫翻了大半天档案,结果还是一无所获。心怀歉意的小严在工作日志上记上了一笔。2020年,湖南路派出所率先启用电子档案后,民警又联系到了阿姨。结果,根据阿姨提供的姓名,民警用了5分钟不到就查到了她祖父母的户籍档案。“谢谢,谢谢,太好了,一桩心事总算落地了。”困扰多年的问题终于解决了,阿姨开心地连连道谢。

李女士来到湖南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想要办理过世母亲的历史户籍证明,综合窗口工作人员小张通过系统查询,几乎是立刻查询到了相关信息,并为李女士打印出了相关证明。“以前我记得在老派出所的时候,我要开老房子户籍证明,民警同志要进去翻半天;现在搬到这里,感觉所有东西都升级了,怎么会那么快?方便,真方便!”李女士感叹道。



除了到场办理外,“一网通办”的红利也延伸到了手机端。市民任先生在手机随申办内提交了一个开具户籍证明的申请,要求证明“60年代武康路某弄某号内,自己报出生日期以及与父母的亲属关系”。工作人员在工位电脑上收到申请后,通过姓名和地址,迅速查出60年代的户口登记表,摘抄相关信息填报上传系统。这样,任先生在手机端就能收到一张带有公安盖章的电子版户籍证明,可以永久留存,更方便随身携带、打印。

河南哪一年户籍录入电脑

90年代末。90年代末随着电脑的逐步普及、公安网络的逐步完善、户籍管理软件的逐步使用,联网管理户籍逐步实现。为确保户籍档案保存完整,方便群众查询,连日来,河南县公安局6个乡镇派出所依托“坚持政治建警全面从严治警”教育整顿,积极开展历史户籍档案电子录入工作,对原有的纸质档案进行修缮、整理,及时录入扫描,制成电子档案,全面实现户籍档案数字化、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