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工人档案,指的是企业在招聘录用、调配、培训、考核、奖惩、选拔和任用等工作中形成的有关职工个人经历、政治思想、业务技术水平、工作表现以及工作变动等情况的文字材料,是历史地、全面地考察职工个人的重要依据。
工人档案的主要内容和分类:
1、履历材料。是指个人经历和基本情况,包括简历表、履历表、招聘职工登记表、职工登记表、更改姓名证实等材料;
2、自传材料。是指自己撰写的传记材料;
3、鉴定、考核、考察材料。包括实习、毕业鉴定,学习、培训、工作、技术、工作调动等考核鉴定材料;
4、评定岗位技能和学历材料。包括学历、学位、学绩、培训结业成绩表和评定技能的考绩、审批等材料;
5、政审材料。包括政审表,政治历史问题和本人检查交代及证实材料,申诉及落实政策的材料;
6、参加中国共产党、共青团及民主党派的材料。包括加入党团组织和民主党派的申请书、志愿书、转正材料,退出党团组织和民主党派的材料等;
7、奖励材料。包括经公司级以上组织授予的各种物质、荣誉奖励决定和先进事迹材料。如先进生产者、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模范党团员及立功材料;
8、处分材料。包括违犯党纪国法或违反厂规厂纪所受的处罚、处分决定及本人检查、旁证材料;
9、招用、劳动合同,调动、聘、复员退伍、转业、工资、保险福利待遇、出国、退休、退职等材料。包括岗位工种变动审批表、工龄改变证实、转正定级表、工资变更审批表、调资升级表、调动工作登记表、工资处理表、聘用审批表、解聘登记表、保险福利待遇审批表、出国、内退、退职、退休、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证实等材料;
10、其他可供组织参考的材料。是指凡以上九类不能包括的、有较大参考价值的,以及县或相当县级以上组织盖章的结论材料。
最后,材料内容混在一起无法按上述分类的,可以按其主要内容确定归类范围。
因为工人档案涵盖了许多职工个人在生活、工作各方面的信息,其中有不少涉及个人的隐私内容,在档案数字化扫描过程中,应谨防档案信息的泄露,保障工人档案信息安全。因此,工人档案数字化扫描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安全保密原则。传统载体数字化前,应建立安全保障和保密措施,以确保数字化过期的档案信息的保密,安全保密包括安全与保密两个方面,其含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要建立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的档案信息安全保密体系,建立一套管理制度与机制,从人、物、技术、管理等方面保证档案信息安全、防止信息失泄密。
(2)要注重档案数字化过程中档案信息的安全。防止传统载体档案及数字化后信息丢失、损毁。保证传统载体安全,注意数字化场所的安全,注意机器、人员对档案造成的损毁;建立档案出入、交接整记制,分清档案安全保管责任。数字化后,需做好信息备份工作,及时备份数据;防止计算机病毒破坏档案数据信息。
(3)要注重档案数字化过程中档案信息的保密。要从人防、物防、技防和加强管理入手,在人防方面要为档案数字化配备素质可靠的工作人员;在物防方面要选择具有保密措施的环境作为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场所,场所要符合保密要求;在技防方面要特别注意用于档案数字化信息系统的保密建设,投入使用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要符合涉密管理要求。
第二,共享性原则。档案数字化的共享性原则是由档案信息的利用率决定的,因为档案信息是来自社会的宝贵财富,数字化的档案信息利用得越广泛,其作为资源的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因此,要建立完备的档案数字化保障体系和高效的信息流通、传递和利用体系,通过有效的分析和管理,及时准确地把利用率高且具有较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档案信息最大限度地进行利用。
最后,工人档案数字化扫描对我国档案管理和企事业单位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他可以促进我国档案管理事业整体的现代化、数字化发展水平提升;另一方面,工人档案数字化扫描可以帮助企业提升档案管理和利用效率,减轻档案工作压力和成本。